精彩小说尽在瓜果迷文学!

小说首页 分类书库 手机阅读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首页 > 小说 > 孩子依赖性太强,妈妈怎么办? > 我想有自己的交往世界!——教孩子学会独立与人交往

我想有自己的交往世界!——教孩子学会独立与人交往

张振鹏2022-05-07 09:04:59
   

   太依赖父母的孩子,比起独立自主的孩子来说,与人交往能力往往有所欠缺。虽然他很渴望拥有自己的交往世界,但是由于对社交的恐惧,不懂得如何与他人相处等原因,导致他不得不对自己所向往的“社交圈”望而却步。为了别让孩子因依赖而生活在孤独的世界里,我们就要让他变得独立起来,享受与人交往的乐趣。

   

55. 我也想融入他们呀!——不善交往会影响孩子的独立成长

  

  我们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和盲目溺爱,是导致他依赖父母的根本原因。然而,依赖父母只是表象,我们要看到孩子依赖背后,在性格形成方面的一些缺失,往往是性格缺陷导致了他无法融入一个小群体。

  彭亮从小生活在物质条件优越的家庭环境中,他的一切生活琐事都由妈妈打理,因此,他对妈妈非常依赖。但这种依赖往往用指挥妈妈的方式体现,比如,他常说:“妈妈,我要喝水,您给我倒。”“我要吃苹果,您给我洗。”妈妈也是言听计从。

  而彭亮这种好指挥人、使唤人的习惯,也在与同龄人交往中显露无遗。而其他同伴也因此不喜欢和他交往,所以对他也不是很热情。每当他主动凑上去和同学玩耍的时候,他们都有些爱搭不理。没有受到礼遇的彭亮,只好回家和自己的玩具为伴了。

  不够独立自主的孩子,在生活方面总会以各种形式表现出自己的依赖,彭亮的表现就是指挥妈妈。久而久之,他就形成了一种习惯,而这种习惯会在他与任何人交往的时候体现出来,推而广之,他就很自然地会指挥、使唤同学。因此,好指挥、好使唤他人,才是彭亮无法融入群体的根本原因。

  而当孩子在与人交往中处处受挫,他自然会把家当做能给自己温暖感和安全感的地方,也会越加认为只有家人才能与自己友好相处,这种想***导致他越来越不独立。为了别让孩子进入这种恶性循环,我们要从根本入手,帮助他摆脱依赖,完善性格,做一个受欢迎的孩子。

?别被孩子在家里的表现所蒙蔽

  妈妈从来不认为妮妮有依赖家人的倾向,因为妮妮在家很活泼,不但很有主见,几乎是她说了算。她说看动画片,爷爷就不能看新闻,妈妈和爸爸就不能聊天。

  但是,妈妈发现妮妮在外面与新朋友接触时,总是显得很扭捏,一点都不大方。但与熟悉的伙伴相处时,妮妮又显得过于霸道,总是搞得大家不欢而散。

  有过几次之后,妈妈再让妮妮出去玩时,妮妮就会选择在家玩耍,似乎只有和家人在一起,她才会快乐。

  如果妈妈不是仔细观察,可能都不知道妮妮是怎么样与同伴交往的,更不知道是她唯我独尊的个性,导致她不善交往。

  任何一个孩子从接触其他孩子之前,都不知道自己是否善于交往,甚至对“交际”都没有什么概念。而恰恰是外界对他的排斥,让他逐渐意识到自己是一个不善交往的人,由此他开始更加依赖家人,依赖家庭。

  所以,我们别以孩子在家里的表现来判断他的与人交往能力,而是要在外界通过观察,了解孩子是否善于交往。

?发现孩子不善交往背后的原因

  妈妈通过观察了解了妮妮不善交往的原因是过于自我,太霸道,太唯我独尊。当然,不是所有不善交往的孩子都是这个原因,有的孩子因生性胆小而不敢与人交往,有的孩子因不懂礼貌而被人排斥,有的孩子因不愿意与他人分享而不受欢迎,有的孩子因不懂得沟通而无法建立固定的朋友圈。

  只有我们仔细观察,才能发现孩子不善交往的因素,才能“对症下药”,帮助他改变现状,学会与别人打交道。

?从实质上帮助孩子改变

  当我们知道孩子不善交往的时候,仅仅鼓励他多与人交往是不够的。因为他在我们的鼓励下,虽然作了尝试,但结果往往也不尽如人意,因为根本没改变。也就是说,如果孩子不改变自私、没礼貌、霸道、吝啬、胆小的性格,他就无法改变与人相处的模式,他的每一次尝试都会暴露原有的问题,让尝试变成失败体验。这样一来,孩子会越来越没有自信,越来越依赖我们,越来越无法独立成长。

  因此,我们要从实质上帮孩子改变,他才能真正独立起来。而具体实施的帮助,将会在接下来的几节作详细的说明。

   56. 交往?我还真有点怕!——帮助孩子克服社交恐惧心理

  

  人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就离不开人与人的交往,孩子也不例外。不过,有的孩子却不善与人交往,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内心对社交有一种恐惧感,也就是所谓的“社交恐惧心理”在作祟。与其说他不善与人相处,不如说他不敢主动独自与人打交道。

  而孩子胆怯的原因,要么是缺乏与人相处的经历,要么是有过交往失败的体验,或者其他原因导致。只有他克服了恐惧心,才能迈出与人交往的第一步。

  晓雯的妈妈性格内向,平时除了带晓雯去外公外婆家之外,很少和亲戚朋友交往,也很少和邻居走动。在妈妈的影响下,晓雯也不常和小区的同伴玩耍。即使在学校,她也没有几个谈得来的朋友。

  一次,妈妈单位组织郊游,晓雯也去了。当晓雯看着其他小朋友从陌生到熟悉,再打成一片,她很羡慕。妈妈说:“你也去和他们玩啊!”

  晓雯却站在妈妈身后说:“我不敢。”

  晓雯就是因缺乏与人相处的经历和经验,才不敢主动和别人打交道的。而最根本的原因,是她无法通过看妈妈的榜样,学会如何与人交往。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得到一定启示,即我们的交往能力往往会影响孩子。如果我们能够想办法改变自己,孩子也会有所改变。

  那么,具体来说,我们应该如何帮孩子克服社交恐惧的心理呢?

?建立一个善于交流的、和谐的家庭氛围

  由父母和孩子组成的三口之家,就是一个社交小团体。如果我们夫妻之间,我们和孩子之间,[]或者我们和老人之间[]常常保持畅通的交流,并呈现出一种轻松、愉悦的交往模式的话,孩子就自然从我们的行为中学会如何与人相处,那么他的社交能力自然不会太差。

  相反,如果我们制造了一个死板的、没有交流的家庭环境,孩子就以为人与人之间原本就如此,但当他看到别人自如地与人交往的时候,他就会因发现了自己的不同和不足而自卑,进而不敢像其他人一样放松地与人交往。

  所以,别小看我们在家庭里的表现,往往对孩子起到的是潜移默化且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我们就要和其他家庭成员一起努力,打造一个善于交流的、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孩子不存在不敢与人相处的问题。

?给孩子创造与人交往的机会

  冰冰从小性格内向,一直也没有与他人交往的欲望,总喜欢自己一个人玩耍。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似乎开始渴望交朋友,有时,他会站在窗口看楼下其他小朋友踢足球。

  妈妈看出了冰冰的心思,就特意在周末安排了一个小型家庭聚会,邀请比较熟悉的邻居和朋友带着孩子来做客。妈妈还特意为小朋友安排了一些适合他们的活动,并鼓励冰冰做好小主人。

  出乎意料的是,这次聚会很成功,大家都玩得很开心,特别是冰冰,他似乎借此机会交到了朋友。

  对于性格内向,又渴望有自己社交圈的孩子而言,我们就要为他创造一些与人交往的机会,而邀请朋友来家中做客就是很好的方式。因为,孩子在自己比较熟悉的环境中很容易放松,加上又有做小主人的责任感,他就会试图与人交往,他的恐惧心理就会在每一次尝试中逐渐克服。

  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以家庭为单位,和朋友们相约去大自然走走。孩子们可以借助大自然这个天然游乐场来增进了解,促进感情。

?别让交友失败的阴影笼罩孩子

  有的孩子原本没有社交恐惧症,但有过一次或几次失败的社交经历后,就不愿与人交往了。对于这种情况,我们要想办法帮助孩子找回自信,重新建立朋友圈。

  冉冉原本有几个比较要好的同学,但是有一次,几个同学合起来指责冉冉爱占小便宜。原来,冉冉分别借过他们的一些东西,但没有及时归还。次数多了,同学们便有了意见。

  被指责后的冉冉觉得很没面子,一气之下也疏远了同学。没想到,他们也不主动找冉冉玩耍,冉冉因此很受打击,失去了与朋友交往的信心。

  妈妈知道后,鼓励冉冉主动找同学和解,并大方承认自己的错误,保证自己会改,希望大家能够原谅。

  冉冉鼓足勇气按妈妈说的做了,同学们被冉冉的诚意打动,和冉冉拉拉手,又做回了好朋友。

  如果孩子有交友失败的经历,我们不是说:“算了,算了,他们不和你玩,你就找别人玩呗!”这种说法是一种逃避,孩子自身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改进。所以,我们应该深入了解他被人排斥的原因,并鼓励他改正缺点,以崭新的面貌重新建立朋友圈[是一回事吗?如果不是的话,跟本段开头说的不就矛盾了吗?另外,弥补失去的社交圈,说法当否?]。这样,孩子在重新被接纳的同时,社交恐惧心理也就自然克服了。

   57. 不学礼,无以立!——礼貌是与人交往的一封“推荐信”

  

  早在2500年前,一代教育家孔子在教育他的儿子孔鲤鱼时就说道:“不学礼,无以立。”意思是说,不学会礼仪礼貌,就难以有立身之处。的确,一个懂礼貌的孩子,走到哪里都会受到欢迎,别人也会对他心生好感,自然愿意与他交往;而没有礼貌的孩子,总是让人生厌,当然没有人愿意与他相处。所以说,礼貌是孩子与人交往的“推荐信”,孩子只有把彬彬有礼的自己推荐给别人,对方才能接纳他,他也不会因没礼貌而被人排斥了。

  童童的性格虽然不是很活泼,很少主动和同学、邻居玩耍,但是总有伙伴主动找他玩。仔细观察,原来童童是一个很有礼貌的孩子。

  每当他想玩别人的玩具的时候,他都会先问“请问,我能不能玩一下你的玩具”,即使是陌生的小伙伴,看童童这样有礼貌,都会把玩具给他。玩过之后,他会说“谢谢你”,有些熟悉的伙伴会说:“童童,别客气。”

  当自己或其他伙伴离开时,他都会说:“再见。”大家无形中都对童童充满好感,总觉得与童童相处很舒服,所以总是主动找童童玩耍。

  别小看这些简单的礼貌用语,它所发挥的作用和功效往往是巨大的。因为,礼貌不仅是一个孩子谦虚温和的表现,也是尊重他人的体现。而任何一个孩子都希望能与尊重自己、喜欢自己的人交往,这就是为什么童童受欢迎的原因。

  那么,我们就要让那个孩子拿好这封“推荐信”,以便顺利地拥有属于自己的交往空间。

?帮孩子打造干净、整洁的仪表

良好的形象是孩子的第一张“名片”,谁都不会无缘无故地排斥穿戴整齐、样貌干净的孩子。相反,那些邋里邋遢,衣服肮脏,满身异味的孩子,自然没有人想接近他,更别说和他打交道了,所以,孩子有礼貌的首先表现就是有干净、整洁的仪表。

  那么,我们就要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除了早晚洗脸刷牙之外,平时要勤洗澡,勤换衣,不要让孩子养成当众剔牙齿、掏鼻孔、挖耳屎、搓泥垢等坏习惯,让他知道这些行为不仅不雅观,也不尊重他人。

?教孩子学会使用礼貌用语

  礼貌用语的使用可以说是孩子是否懂礼貌的重要体现。如果孩子见人不知道主动打招呼,受到恩惠也不懂得说“谢谢”,伤害了他人也不会说“对不起”,离开时也不会与人道别的话,那恐怕就没人喜欢了。

  而要想让孩子学会使用礼貌用语,我们必须做好榜样。不仅对外人要礼让,对家人也要讲礼貌,只要我们常常对家人说“谢谢”、“请”、“对不起”、“再见”,孩子就不可能学会不会。因此,为孩子打造一个讲礼貌的家庭环境,是让他学会使用礼貌用语的最有效办法,那我们就别忽视自己榜样的力量,做最有礼貌的父母。

?别总批评孩子没礼貌

  如果孩子不是特别懂礼貌,我们不能总批评他,越批评,他会越逆反,或者越胆怯,这就越促使他学不会如何讲礼貌。除了我们做出榜样之外,及时提醒和鼓励是很必要的。

  乐乐家对面搬来了新邻居,邻居家有一个比乐乐大两岁的哥哥。有一次,哥哥到找乐乐玩,妈妈看乐乐没有主动问好,就说:“乐乐,这是谁啊?”

  乐乐犹豫了一阵,正在大家都以为乐乐不会打招呼的时候,乐乐大声说:“健健哥哥好!”

哥哥也高兴地回应了乐乐。

  此时,妈妈明白了,乐乐刚才是在想,这位哥哥叫什么名字,所以没有特别及时地问好。

  如果我们没有给孩子足够的思考时间,就轻易说他没礼貌,那真是冤枉他了。我们与其心急地批评孩子,不如把如何称呼对方告诉他,比如说:“这是健健哥哥啊!忘记了?”或者事后对孩子说:“如果想不起对方的名字,或者长辈的姓氏,就直接喊‘哥哥’、‘姐姐’、‘老师’、‘阿姨’,也总比不吭声强。”这样孩子就不会为犹豫怎么称呼对方而被冤枉没礼貌了。

  只要我们常常鼓励他,不带有责备语气地提醒他,他一定会拿到这封与人交往的“推荐信”。

58. 好东西,我要分给别人!——懂分享的人才更受他人欢迎

  

  自古就有一句老话“财散则人聚,财聚则人散”,这里面的“财”不仅仅指的是钱财,更广泛指是物质。如果把这句话用在孩子的与人相处之道中,不难理解为,如果孩子学会了与他人分享,自然就有了好的人缘;相反,若孩子不愿意把好东西分享给他人,即便一开始拥有良好的人脉,但也会因吝啬而导致这些人逐渐离开他。

  我们通过观察不难发现,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很多时候起源于分享,而很多熟人之间为什么不再来往,其原因也包括其中一方或双方不愿意慷慨分享,导致彼此心有不满,再不往来。孩子之间也不例外,一块蛋糕,一个糖果,一个玩具就能成为孩子与人建立人际关系的“分享物”,而一个总是愿意慷慨分享自己物品的孩子,不但会受他人欢迎,也会影响其他孩子乐于分享,那么,大家所建立的社交圈就是一个“资源共享”的圈子,每个孩子都会因拥有这个圈子而满足和喜悦。

  所以,我们势必要让孩子把财物看得轻一些,而把人与人之间的情谊看得重一些,更要让孩子知道,分享财物的目的是维护情谊,如果为了获得财物而伤害的情谊,那最终会用自己的经历证明“财聚则人散”的道理。为了别让自己因吝啬而成为“孤家寡人”,孩子就一定要学会分享,感受分享的乐趣。

?培养孩子与家人分享食物的习惯

   家庭不但是孩子赖以成长的环境,也是一个可供他锻炼与人交往能力的小团体。孩子与家人形成了什么样的相处模式,与外人也大多会用同样的方式交往。也就是说,一个在家就很大方,乐于分享的孩子,在外面自然也不会很吝啬,反之亦然。那么,我们就要借助孩子最敏感的东西——食物,来培养他与人分享的习惯。

  虽然我们很疼爱孩子,但不能把所有美味的食品都留给他一个人享用,也不能等他不吃了,我们再吃,而是让他知道好吃的食物是大家的,当然要大家共同享用。而我们也可以借此让孩子懂得“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的道理,鼓励孩子按长幼顺序把食物分发给每个人,然后自己再吃。

  这样时间一长,孩子就习惯了与人分享,也自然把“共享”看成是正常的举动。一旦走出家门,孩子就会把这个习惯应用在与人相处中,肯定不会因吝啬而遭人排斥。

?鼓励孩子在交换中享受分享

  在一所幼儿园里,老师为了培养孩子乐于分享的品质,鼓励大家用自己的东西换取别人的东西玩耍。

  一天,念念拿了一支破旧的毛笔,兴奋地对妈妈说:“妈妈,这个毛笔真好玩,可以刷什么多东西,还可以刷脚趾头缝,是我用小汽车和胖胖换的。”

  妈妈一听,心里咯噔一下,心想,玩具汽车换破旧毛笔,是不是太不等价了。但是,妈妈没这样说,而是说:“嗯,看来是很好玩,过两天把你的小汽车换回来。”

  “不,我可以拿着毛笔换其他东西。”念念回应道。

  妈妈还是很有教育意识的,她并没有把“不等价”的观念强行灌输给孩子,并要求孩子拿回自己的物品。而我们从念念的反应中看出,他正在享受分享的喜悦,比起拥有的物品而言,更吸引他的是“交换”本身。一旦孩子享受到这种乐趣,他自然就会把东西分享给别人,因为,他已经感受到,共享比独享更让人快乐。

  所以,我们不但不能用物品等价的观念来约束孩子的交换行为,而且要鼓励他去交换,使他有机会通过交换“享受”分享。

?告诉孩子,“享”是一种礼貌

  “分享”是一个双向的互动过程,孩子愿意把自己的东西“分”出去,而另一方也很愿意“接受”,这就是一次成功的分享。孩子学会了“分”,也要学会“享”,如果面对伙伴热心分给自己的食物、书籍或玩具时,孩子直接说:“不要!”那岂不是令对方很尴尬?而是应该说:“不用了,谢谢你。”

  如果对方执意要给孩子,孩子却固执地不肯接受,那气氛就会显得不够融洽,如果对方因此而不高兴了,那就更不好了。

  所以,我们要让孩子明白,委婉的拒绝是一种礼貌,而当别人强行要给的时候,接受也是一种礼貌。反过来,如果孩子分东西给别人时,若对方执意不肯要,孩子就不要强行分配了。总之,孩子只有尊重别人的选择,体谅他人的感受,就不会因不妥当的分享而破坏彼此的情谊。

59. 我们孩子之间的事,请您别插手!——让孩子自己去处理矛盾

  

  孩子在与人交往中,总会遇到各种类型的人际问题,而学会用适当的方法处理问题,保持与他人友善关系是孩子必备的能力。这种能力是从小练成的,但是,我们是否用插手的方式使孩子失去了练习的机会呢?

  在德国幽默大师埃·奥·卜劳恩创作的连环漫画《父与子》中,有一幅描绘的是,两个小孩打架,打完之后都各自回家告状。不一会儿,孩子带着各自的爸爸见了面,爸爸们开始评理,接着开始吵架,最后升级为打架。打着打着,转过身一看,咦?两个孩子像没事人一样,又一起玩耍了!

  这幅漫画带给很多父母不小的启示,它让我们知道,孩子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根本不是我们想象得那样大,而且是特别容易化解的。但是恰恰因为我们爱子心切,害怕孩子受到伤害,担心孩子不会处理,于是不顾一切地挺身而出,用成年人解决问题的方式解决孩子之间的问题。殊不知,我们的插手不但锻炼不了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会让他因越加依赖我们的保护而丧失自我保护的能力。这样发展下去,孩子不但会变得更脆弱,也因不会处理矛盾而感受不到与人交往的乐趣,渐渐成为不善社交的人。

  因此,面对孩子间的冲突,我们不要插手,给他们自己解决的机会,让他们从中学会自我保护,学会沟通协调,在实践中学会与人交往。

?别袒护自己的孩子,指责别人的孩子

  插手孩子之间的矛盾原本就不是我们该做的,而袒护孩子更是错上加错。

  2009年6月15日,家住苏州市某小区的刘女士,把《父与子》中的漫画复制到了生活中。

  当天,她得知儿子被邻居家的孩子毛毛打了之后,不但训斥了毛毛,还用食指点毛毛的脑袋。毛毛回家后向妈妈告了状,矛盾迅速升级为两个成年人之间的冲突。发展到后来,两家的爸爸和爷爷才参与了进来,最终成为一场邻里大战。最后,刘女士丈夫的头被打破,毛毛爷爷的眼睛被打青,无奈之下,刘女士拨打了110。

  刘女士错就错在不该仅听儿子的言辞,就去训斥毛毛,当然,毛毛的父母处理问题的方式也欠妥当。他们的行为不但没有帮孩子解决矛盾,还增加的新的冲突,真是没有智慧。

  所以,如果孩子遇到的问题不是相当严重,我们就要鼓励他自己解决,而不是我们出面摆平,更不是不问青红皂白地袒护孩子,而指责别人,那只会让孩子更加无能。

?用正确的心态和方式面对孩子遇到的问题

  当孩子和其他伙伴玩耍遭遇到问题时,比如其他孩子插队玩滑梯,不按顺序荡秋千,等等,我们要不要上去及时制止,来保护自己孩子的利益?

  如果我们离得很近,可以以成年人教导小朋友的心态,告诉大家:“咱们按顺序玩耍,每个人都能玩到。”此时,孩子学到的是“把道理讲给不懂规则的伙伴”,如果对方不服从,我们不要继续说教或指责,否则性质就有所改变。

  如果我们离的比较远,那就不必特意过去疏导,而是静观其变,看看自己的孩子,别人的孩子都是怎么做的。如果孩子没有能力处理,跑过来求助,我们就鼓励他给对方讲道理,如果对方不服从,管好自己才是该做的。最重要的是,不要与不守规则的人争抢,否则就会两败俱伤。

?别数落孩子懦弱

  当孩子哭着向我们寻求帮助的时候,虽然我们不轻易插手孩子之间的矛盾,但也不能数落孩子说:“你怎么这么老实啊?你太懦弱了?还哭,哭能解决问题啊?”孩子听了这样话,心里会更难受,他原本因无能为力而给我们诉苦,没想到得不到我们的理解,反而还被数落了一顿,下次,他再被欺负了,恐怕也不会告诉我们了。

  所以,我们不要指责孩子,而是听清他的描述后,告诉他下次该如何做,把能具体落实的办法教给他,让他知道,自己在遵守游戏规则的前提下,无需作无谓的让步,如果被人欺负了,自己有反击的权利,当然不一定是动手还击,可以借助语言或其他方式警告对方。如果这个伙伴很霸道,又有暴力倾向,要建议孩子敬而远之。

  当孩子懂得一些与人相处的规则之后,遇到问题就不会只无助地哭泣了,他的内心会变得强大,也会知道该如何保护自己,捍卫自己的权利。这样的孩子往往会赢得尊重,受到欢迎。

60. 怎样跟人沟通呢?——教给孩子与人沟通的几个好方法

  

  孩子在与他人的相处中,最不能缺乏的就是沟通。良好的沟通不仅能增进了解、促进感情,必要时还能够起到化解矛盾的作用,使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变得更加顺畅。

  一个有趣故事阐述了沟通的重要性:

  狮子和老虎之间爆发了一场激烈的冲突,最后两败俱伤。

  狮子快要断气时,对老虎说:“如果不是你非要抢我的地盘,我们也不会弄成现在这样。”老虎吃惊地说:“我从未想过要抢你的地盘,我一直以为是你要侵略我。”

  狮子恍然大悟,但也无法挽回生命,无奈地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狮子和老虎都错解了对方的意思,没有沟通就按照自己的想法实施了行为,结果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同样的道理,如果孩子不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在与人交往就难免会误解对方,导致矛盾。但如果孩子沟通能力强,他不但很容易借助语言与他人建立联系,还可以解决人际交往中产生的很多问题,他会因此感受与人顺利交往的快乐,进而增加自信心,从而越加勇敢地打开人际交往的大门。

  沟通既然是一种能力,那就需要通过学习和练习才能具备。有的孩子不会与人沟通,不知道和他人相处时该说什么,也不知道他人问话时如何回应;而有的孩子虽然会问,也会回答,但总让人听了不舒服;有的孩子虽然说了一大堆,但没几句说在重点上,这些都属于沟通能力欠缺。那么,孩子到底该如何与人沟通呢?

?让孩子学会耐心倾听

  沟通不是单方面的语言表达,而是双方通过“说”与“听”进行互动,所以,“听”往往在沟通中就显得格外重要。

  如果孩子听不懂对方想表达的中心意思是什么,那接下来的沟通肯定是困难重重。如果孩子虽然口若悬河,但是总是打断别人讲话,否定别人的观点,那就会招致对方的厌烦,这样的孩子看似表达能力很强,其实沟通能力很弱。所以,让孩子学会倾听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如何会听呢?关键在于我们是否会耐心听孩子讲话。如果我们每次能听孩子说完再说我们的观点,不轻易打断孩子的思路的话,他就会从我们的行为中学了如何听别人讲话。因此,只有我们用以身作则的力量,把学会倾听的方法教给他,他才会学得最彻底。

?教孩子大方、得体地讲话

  如果孩子说话的时候总是扭扭捏捏、吞吞吐吐,别人一旦听不清,就会觉得很累,一来二去就不愿意与孩子进一步交流了。而有的孩子总是大吵大嚷地说话,那也会给别人压迫感,让人不舒服。所以,我们要把大方、得体说话的方法教给孩子,那就务必要从“语气”、“语速”和“音量”三个方面训练他。

  孩子平时说话的时候,我们就要根据他说话的方式给予必要的提醒和鼓励,但总原则就是让他保持口齿清晰、语气柔缓、语速适度、音量适中。当然,我们教导孩子的时候,就是在与他进行沟通,那我们反观自己是不是遵守了以上原则,如果没有,孩子就很难真正学会。

  正如有的妈妈常常大声吼叫着指责孩子,甚至指责孩子说话不够温柔,请问,孩子在这种气氛下生活,怎么能温柔得起来呢?因此,别问孩子为什么说话不大方、不得体,反观自己便知道答案。

?教孩子学会礼貌地回应他人

  任何一个人在表达完自己的意见时,最不愿听到的就是否定的反馈。而“否定”也很容易引发“争论”,争论则会让大家都不平静,甚至会导致双方长久的矛盾与不满。

  因此,我们要让孩子明白:在听完他人讲话后,即使不同意对方的说法和意见,也不要一下子说“不对”、“不是这样”、“我不这样认为”等过于绝对的语言,而应该是说类似“你讲的有一定道理”、“你的想法也没错”等表示理解的话,之后再说:“但是,我是这样想的……”这样一来,对方感受到的不是被否定,而是真诚的建议,双方就不会因意见不一致而导致矛盾。

  所以,我们不但要注意自己回应孩子的方式,也要鼓励孩子礼貌地回应他人,用良好的沟通能力建立属于自己的交往世界。

小说《孩子依赖性太强,妈妈怎么办?》 我想有自己的交往世界!——教孩子学会独立与人交往 试读结束。

章节 设置 手机 书页

评论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阅读全文

章节 X

前言 你们对我总不敢放手!——孩子依赖父母的根本所在 学习上,你们替代我!——孩子学习依赖父母的理由 我没有强大的能力啊!——孩子有能力才不依赖父母 请你们给我自由的空间!——重视培养孩子自主能动性 我要在逆境中磨练自己!——必须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 我不想做温室里的幼苗!——尽早教孩子学会独立自强 我真可以为自己负责的!——别替孩子包揽过失与责任 我想有自己的交往世界!——教孩子学会独立与人交往

设置X

保存取消

手机阅读X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