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瓜果迷文学!

小说首页 分类书库 手机阅读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首页 > 小说 > 好父母如何陪伴独生子女 > 独生子女更需要好好理财

独生子女更需要好好理财

张振鹏2022-05-06 16:58:55
   理财是独生子女成长过程中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孩子会理财,他就会很好地驾驭金钱,就会做金钱的主人。反之,则会成为金钱的奴隶。所以,教孩子学理财吧!

方法1:不要避讳与孩子谈金钱

  钱,是每个人一生都不得不关注的东西。无论是钱多,还是钱少,都有可能成为人的心病。现在的很多父母,也许担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差,也许担心他的交往能力不强,但却不会担心他有没有理财的能力。他们认为太早让孩子认识钱不是好事,甚至孩子一提起钱,父母就会瞪眼呵斥道:“这么小就这么爱财干什么?”但是,正是因为这些父母的这种思想,才使得很多孩子对金钱形成了错误的认识。

  深圳曾经搞过一项题为“孩子们眼中的钱”的调查,但调查结果却令人担忧。其中有一个问题是“你这辈子想赚多少钱”,有约三分之一的孩子说想赚1000万以上。

  那么,在孩子心中,1000万又是个什么概念呢?恐怕没几个孩子能说得出来吧?这些孩子似乎根本没有金钱数额的大小概念,但即便这样,还是有父母很避讳和孩子谈钱。

  楚楚家境很富裕,但父母却怕担心优越的家境会影响到她,怕她形成不良的消费习惯,于是他们对楚楚施行了经济管制,从来都不和她谈钱,只告诉她“长大后会明白”。

  后来,楚楚慢慢长大了,但父母却从来都不给她零花钱,只说:“需要什么告诉我们就好了。”并且还告诉她:“钱可不是好东西,好孩子要离它远远的。你只要好好学习就好。”

  无法想象,楚楚长大后将如何面对金钱,从小就没有金钱概念的她能学会正确使用钱吗?这真是一件令人担忧的事情。也许父母的初衷是好的,为了防止孩子形成不良的消费习惯,但是与其这样不让他接触钱,倒不如给他讲明白,当孩子心中有一个正确的金钱观时,他自然也就知道钱该如何用了。

  那么,父母要如何与孩子谈钱呢?

  父母首先要摆正自己的思想,平淡地看待钱财。之后,再同样平静地告诉孩子,钱不过是日常生活中有用的工具。同时,教孩子认识钱币,根据他的认数能力教他认识钱的面值。并且,要让孩子知道钱都能干什么。父母可以带孩子去体验,让他知道这个不同面值的“工具”都是如何使用的。比如,乘公交车时,让孩子去投币;逛超市时,让他了解不同面值的钱都可以买到什么样的东西。

  另外,谈钱也不用很正式。虽然金钱算是个敏感话题,但也没必要很严肃正式地给孩子上一堂课。父母完全可以每天花一点时间,和孩子坦然地聊一聊关于金钱的各种话题,让健康的金钱观一点一点地渗透进孩子的思想中,这将成为他日后理财的基础。

方法2:告诉孩子,钱是从哪里来的

  曾有心理学家进行过一个调查,他们找来了100名3—8岁的孩子,分别询问他们钱是从哪里来的。结果,得到的最多的答案是“钱是从爸爸妈妈的兜里掏出来的”,其次就是“钱是银行给的”,而只有20%的孩子说,“钱是工作挣来的”。

  不知道父母在看见孩子这样的回答会有怎样的想法,在很多孩子的眼中,钱恐怕就是父母的魔法,只要需要,父母就能从各种地方掏出钱来。

  教孩子认识了钱,但是更重要的还要教孩子了解钱的来历,他必须要了解获得金钱和使用金钱的行为都是怎样的,这也是父母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

  告诉孩子钱的来历,父母需要注意两点:

  第一,明确地让孩子知道,钱是用辛苦的汗水换来的。

  一个人到美国旅行,一天他在速食店吃饭,点完菜后无意间向外一看,发现一个三四岁左右的孩子正拎着篮子认真地捡地上的垃圾,而他的妈妈则跟在他身后不远的地方。这个人很好奇,就出去询问,那个孩子回答得意外而干脆:“工作。”原来,如果孩子把装满垃圾的篮子交给速食店经理,他就能得到一个汉堡。

  一个汉堡值多少钱?只告诉孩子那个数字他是不能体会的,但是这位美***亲却让孩子自己亲身体会,只有付出劳动才能换得相应的报酬,这样孩子明白的将是劳动的意义,同时他也就明白了钱不是凭空出现的。这样的孩子长大后才会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这才是父母留给孩子终生受益的“最好的遗产”。

  如果孩子对于工作的概念很模糊,父母可以带孩子上街,街上的交警、售票员、清洁工、售货员、卖报人……要让孩子知道,这些人都是在工作,只有辛勤的工作才能换来金钱。

  第二,让孩子认识到,不可以随便拿别人的钱。自己的钱是辛苦挣来的,别人的钱也一样。虽然都是钱,但自己挣的钱可以归自己支配,可别人的钱却是不可以随便拿的。比如,当孩子无意间拿了别人的1元钱,父母先不要呵斥他,要陪同孩子一起去登门还钱并赔礼道歉。不过,父母可以先和对方沟通好,告诉他孩子并不是偷盗行为,只是不懂钱的由来,没有钱的所有权概念,这样也可以避免伤害孩子的自尊。

方法3:不要让孩子患上“富裕病”

  富裕,是很多人的梦想;富裕病,看起来却是一个多么可笑的名词。可是,就是这个可笑的名词,现在却已经成为很多父母的心头大患。这些父母大多家境殷实,但金钱教育观念可能又存在问题,这直接导致他们的孩子全都身患“富裕病”。

  美国人曾经给出过这样一份调查报告:那些继承了15万美元以上财产的孩子,会有两成人放弃工作,大多数人则一事无成。他们整天沉溺于吃喝玩乐,挥霍家财直到倾家荡产。而同时,他们得到的越多,内心却越发不满足,并逐渐失去了奋斗的目标。有的人一生孤独,甚至出现了精神问题或者去违法犯罪。

  这项报告指出,如果年轻人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获得了太充裕的资金来源,过得太过富足,那么他们养成大手大脚花钱的习惯将会是必然,他们的生活被毁掉也就不可避免。

  父母不要说,那是美国人的表现。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富裕家庭也越来越多。而独生子女的出现,使得一家人都会围绕孩子一个人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只要孩子提出来,什么需求父母都会满足……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就会在无意识中养成大手大脚乱花钱的坏习惯。而且,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强的攀比心理,比吃比喝比穿比用,富裕病也就随之而来。

  面对这个严峻的形势,父母要提高警惕,那么父母该如何防止孩子患上“富裕病”呢?

  首先,不向孩子灌输富裕思想。父母如果告诉孩子,你和其他孩子一样,那么孩子自己肯定不会觉得自己有什么特别。但如果父母总是说:“咱家有钱,你穿的不能比别人差,吃的更要比别人好。”那孩子内心就会认定自己就是富家公子哥,他可能会开始蔑视平凡人家,可能就开始挥霍钱财,因为富裕思想已经在他的头脑里扎了根。因此,富裕的父母不要自己就给孩子搞特殊,要尽量让他过一种普通的生活。

  其次,让孩子了解金钱的真正意义。金钱,它的意义不单单是“能买东西,能买好多好多东西”这么简单。金钱应该用在最该用的地方,金钱只有发挥最大的作用才算是实现了金钱的价值。父母要让孩子明白,挥霍绝对体现不出金钱的意义,很多人还处在挨饿受冻的时期;很多东西并不是金钱能买到的,比如人心与情感。

方法4:别让孩子加入“月光族”

  月光族,指将每月赚的钱都用光、花光的人。“月光族”的口号就是:挣多少花多少。而“富,富不过30天;穷,穷不了一个月”则是对“月光族”最真实的写照。“月光族”大多都是年轻的一代,他们有着与老辈人不同的消费观。但这种消费观显然让这些年轻人的钱不够花,因为他们不会好好安排钱财的使用,所以就过上了“月初富裕月末穷”的日子。

  而且,更为让人担忧的事情是,现在不仅是大学生、已经工作的年轻人,一些小学生、初中生也开始加入了月光的行列。

  女儿今年小学毕业,开学就要进入寄宿初中上学了。平日里,父母工作忙,经常会请女儿的奶奶照看着她。每月初,母亲都会给女儿100元钱零花钱,但经常不到月底,她就花光了,于是总是从奶奶那里再“借”。“一个小学生,吃穿住都在家里,还成了‘月光族’,住校以后,岂不是几天就能花光一个月的生活费?”母亲想到此非常担忧……

  有些父母忙于工作,无暇照顾孩子,给他零花钱算做补偿。但孩子并没有正确的金钱观念,花钱如流水,于是小小年纪变成“月光族”也就不足为奇了。但是,如果父母能从孩子小的时候开始就对他加强金钱教育,让他有一个正确的消费观,相信他长大后自然不会加入月光族。

  要想不让孩子加入“月光族”,父母可以参考以下几条建议。

  首先,提醒孩子花钱要有计划。做什么事情要用多少钱,哪笔钱是必须要花的,哪笔钱是可以省下的,哪些钱要留着作机动使用款。在孩子拿到钱后,父母可以提醒他作一个花钱计划,这样将使他逐渐学会合理分配钱财。

  其次,让孩子学着记账。石油大王洛克菲勒不仅给子女零花钱吝啬,他还发给孩子们每人一个小账本,要他们记清楚每笔支出的用途。每次孩子们去领零花钱,都要将账本交由他查阅。如果账目清楚、用途正当,那么下周的零花钱就可以奖励5美分,反之则递减。

  账目会让孩子对他一个月的开销一目了然,这样也同样能帮助他合理消费。

  第三,选择合适的朋友。和花钱大手大脚的孩子做朋友,孩子学会的只能是攀比、贪图享受。所以,父母要指导孩子学会选择合适的朋友,要选那些为人诚恳朴实、不张扬、不显摆的人做朋友。

  第四,学会自我控制。面对琳琅满目的东西,孩子往往会禁不住诱惑,钱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如水一样流走了。父母要教他学会控制自己的购物欲望,买东西前要做到心中有数,看这件东西是不是值得买,如果不是的话,就要坚决一些不再想它。

方法5:让孩子参与家庭理财

  孩子乱花钱恐怕是父母最头疼的事情了。父母都是既怕不给孩子钱,他会有什么委屈;又怕给了钱,他毫无节制地一通乱花。

  一位母亲这样说:

  我的女儿刚上初中1年级,明明每月都会给她一定数额的零花钱,可是她还总是向我们要。如果我和她爸爸不给,她就去找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而且,她拿了钱,不是吃喝就是买衣服小饰品,没有一样是实用的。如果照她这样花下去,我们还真是吃不消啊!

  而一个同样也刚上初中1年级的男孩却这样说:

  我长大了,挺不希望爸妈那样管制我的。我也想自己独立去做一些事情,我也有自己的思想。看上某件衣服,平时爸妈不给买,那我只好攒钱自己买了。再说,我也有朋友,爸妈他们还请客吃饭呢,我不就是和同学吃顿饭吗?他们也太大惊小怪了。

  孩子的过度消费,对父母辛劳的不体谅,以及他们那标榜自己成长的态度,都让父母觉得很痛心。的确,孩子这样真的不算是长大,因为他还不理解金钱的意义。而针对这种情况,父母可以让孩子参与家庭理财,让他对理财与合理消费有一个亲身体验,这也许会起到非常好的教育效果。

  首先,让孩子了解家庭的真实经济情况。父母可以用聊天的方式,告诉孩子自己家的经济状况究竟是怎样的。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尽量让孩子有一个大体的了解。同时也要告诉孩子父母的工作状况,家庭的收入与支出情况也要让他明白。这样就是在给孩子一个直观的刺激,让他知道自己家的家底,让他明白为了家庭他也不能大手大脚乱花钱。

  其次,给孩子机会让他当一次家。俗话说“不当家不知柴米贵”,许多热也是长大后自己持家才知道持家的辛苦与不易。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也可以给他一次机会,比如以一周为期限,用一定数额的钱,让孩子为家里买菜,让他通过实践来感受理财的重要性。

方法6:培养孩子的储蓄习惯

  储蓄,就是把节约下来或暂时用不到的钱财积攒起来。当孩子手里的零花钱、压岁钱逐渐多起来的时候,如果他有储蓄的习惯,他的钱就有可能会在将来被合理使用。否则面对那样多的钱,孩子就有可能开始大手大脚。

  曾经有记者到一所中学去做关于零花钱的调查,他随机抽查了初中2年级的一个班级,发现这些初中生每天的零花钱都在5元到10元不等。而其主要用途大多为:午饭、零食(包括饮料、小食品等)、朋友应酬请客、给好友过生日、娱乐玩耍等。一些男同学还偷偷告诉记者,他们省下的零花钱还会去网吧、打台球。记者最后一统计,发现竟然有80%的学生表示不会储蓄零花钱,更没有存钱的习惯。

  这些孩子的钱大部分都用在了一些并不重要的地方,甚至有些钱是不必要花的。但正是因为他们没有储蓄的习惯,所以总是会“想办法”将这些钱花出去。但是,如果孩子有储蓄的良好习惯的话,他再拿到零花钱、压岁钱的时候,就会斟酌花钱的项目了。

  所以,尽早培养孩子的储蓄习惯,对他的未来也是大有好处的。那么,父母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做呢?

  父母先要让孩子对储蓄产生兴趣。父母可以通过日常各种活动形式,来激发孩子对储蓄的兴趣。比如,可以为孩子买一个零钱存储罐,让他将剩余的零花钱存入进去。过一段时间之后,父母和孩子一起数一数,让他看到自己存储的成果。或者,父母也可以为孩子制订一个短期的存储目标,待孩子达到目标之后,父母可以满足孩子的需要,或者买一件他喜欢的东西作为纪念。同时,父母也要多给孩子讲一讲储蓄的好处,以及一些成功人士储蓄的故事,激发他的好奇心,让他自觉地产生储蓄的愿望与行为。

  向孩子传授有关储蓄的知识。随着孩子的年龄增加,以及他对储蓄的兴趣逐渐增加,父母可以教给他一些有关储蓄的知识。比如,当前的储蓄机构、现行的储蓄种类,以及各种储蓄的特点、利率、存款、取款的手续,还有选择储蓄的方法等等。父母还可以在空闲时间,带着孩子到储蓄所、银行等地去参观一下,甚至可以让他做一次存款尝试。孩子如果能掌握足够的储蓄知识,这也会为他未来的独立储蓄奠定基础。

  父母也要有储蓄。父母的表现会被孩子看在眼中,父母如果能有良好的储蓄习惯,就会成为孩子的模仿对象。父母除了勤俭持家之外,还要积极地做好储蓄,存储的时候也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去。在榜样的作用下,孩子可能会主动投入到储蓄活动中去。

  但是,储蓄并不等于攒钱不用。有些人一提到储蓄,就认为是将钱存起来,存得越多越好,而且还不用。这种想法是不妥当的,之所以储蓄是为了将来用钱能更方便一些,而合理的消费不仅是会存钱,也得会花钱。

方法7:培养孩子正确的消费观念

  正确的消费观念,能够更好地指导孩子来合理消费,防止他出现冲动消费和攀比的心理或行为。所以,良好的消费观念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积累更多的财富。相反,如果孩子没有一个良好的消费观念,那么他可能会形成不良的消费习惯。

  小蝶的父母都喜欢用名牌高档产品,平时他们出入一些高档品牌店也会带着小蝶一起去。看得多了,小蝶也形成了一种“时刻想要最贵的东西”的消费观念。于是,她的衣服是最好最贵的,吃的东西也是最好最贵的,用的文具同样是最好最贵的。尤其是文具,她总是要最新出的,有些文具她只不过用了两三次,一旦有最新出的款式她就会要求妈妈为她换掉。

  一次,小蝶的妈妈统计了一下自家的消费情况,发现才上小学3年级的小蝶,竟然是家中开销最多的一个。妈妈不禁反思,小蝶的这种追求高档的消费观念,是不是和自己有关,是不是自己错误的消费理念传染给了孩子……

  孩子的消费观念,大多都会受到父母的影响,而同时,父母也是教他如何正确消费的人。因此,要想培养孩子有一个良好的消费观念,父母除了要以身作则,还要用正确的消费观念来引导孩子,让他能真正学会正确消费。

  首先,帮助孩子分清楚哪些是需要的,那些是想要的。需要的东西,就是必须要用的东西,如果缺少了就会给生活、学习带来不便的东西;而想要的东西,也许只是因为喜欢,也许只是因为攀比,这样的东西是否要买就需要斟酌了。父母要告诉孩子,需要的东西是可以列入消费范围之内的,而想要的东西,则要根据现有的财力,以及是否真的实用等条件,来决定是否要买。这样分清东西的性质,可以帮助孩子在购买之前就缩减购买计划。

  其次,教孩子一些基本的购买技巧。比如,一些优惠券的使用,或者货比三家再选择合适的去购买,等等。父母要让孩子学会花最少的钱办最好的事。当然,孩子也要明白,这样做并不是抠门的表现,这恰恰是一个人会理财的表现,也最能表现一个人是不是有正确的消费观念。另外,父母也要孩子提高对广告的抵抗力,要让他从广告中只是获得经济实惠的消费信息,而不是越发强烈的购买欲望。

  第三,让孩子懂得量力消费。有时候,虚荣心、攀比心会让消费的欲望无限膨胀,于是钱财的使用就会出现超支、赤字。所以,父母要提醒孩子,量力消费才是理智的消费。孩子需要了解家庭经济的承受能力,清楚自己家中的经济账目,在家庭经济承受能力范围之内去消费,才是正确的消费观念。

方法8:教孩子学会驾驭金钱

  金钱可以带给人很多便利,有了钱,吃穿住行就可以保障。不可否认,金钱在人们的生活中的确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但是,人不能成为钱的奴隶,不能将钱看得太重,不能为钱所左右。所以,父母要让孩子学会驾驭金钱,让他成为金钱的主人。

  11岁的小云从认识钱那天起,就一直有这样一种想法:钱越多越好,能不花就不花。她将父母给的零花钱、压岁钱全都攒了起来。在学校吃最便宜的午饭、用最便宜的文具,但她依然觉得自己攒得不够多。她甚至还自己“巧立”各种名目,要么撒谎说学校要订杂志,要么骗父母说老师要收试卷费,然后从父母那里得到更多的钱。

  后来,得知真相的父母非常担忧,认为小云小小的年纪就这样守财,甚至不择手段。长此以往,她会不会被金钱所累呢?

  当孩子不会驾驭金钱的时候,他对金钱的“崇拜”以及对攒钱、花钱的渴望是无人能比的。小云甚至对父母撒谎去要钱,她的欲望已经发生了扭曲。因此,父母对孩子金钱方面的教育也称得上是刻不容缓了。

  那么,父母具体该怎么做呢?

  首先,让孩子合理使用金钱,让他体会金钱带给他的快乐。某年春晚上,一个小品中有这样一句很著名的台词:“人生最痛苦的事情就是,人死了,钱没花了。”这话不能单单当个笑话来听,父母要让孩子明白,钱的意义在于合理使用,如果钱不使用,它的价值就体现不出来,表面看来它可能会和一堆纸没有什么区别。因此,父母要积极引导孩子合理使用金钱,通过正确消费来体会金钱给人带来的实惠与愉悦,让他能正确看待金钱。

  其次,别让孩子过分崇尚金钱。崇尚金钱就是重视金钱,不会随意挥霍浪费。但是,崇尚也要有个度,如果过分沉溺其中,既贪财又吝啬,就会如守财奴葛朗台那样,人生除了钱就是钱,再无其他的远大理想和目标追求了。父母要让加强对孩子的培养,让他拥有远大理想,同时也不断提升个人素质,防止他钻进“钱眼”里。

方法9:教孩子懂得守法地挣钱

  挣钱一定要守法,千万不能越轨去挣本来不属于自己的钱。在犹太人看来,守法守约,合理进行税务规划也是一门学问,他们不赚不该赚的,不拿不该拿的。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小故事就印证了这一点:

  一个瑞士人到海外旅行,回来时将一枚宝石藏在了鞋中想要不纳税入境,但过海关的时候还是被查出扣留。同行的犹太人非常惊讶:“为什么不依法纳税,堂堂正正地入境?”

  按照国际惯例,宝石类装饰品的输出费一般不会超过8%。在瑞士人看来,能逃掉那8%就是赚了,而在犹太人看来却不是。他们认为,交了8%可堂堂正正地入境,如果想要卖掉宝石,只要设法提价8%就可以了。

  这样的计算方法连小学生都会,但为什么就是有人想不通呢?

  其实,看看现在的许多人,表面看上去挣钱不少,但仔细查看一下,这巨额的钱款却没有几项是走合法途径得来的,***受贿、坑蒙拐骗、偷盗、赌博、走私、贩毒……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然而这些钱拿在手里,会心安理得吗?难道看不到太多的人因为非法获得钱财而锒铛入狱吗?

  道德问题是需要从小开始教育的,所以,父母不要觉得现在和孩子谈守法挣钱有些太早了。要和孩子讲清楚,清清白白凭借自己的努力去挣钱,才能享受得到劳动的意义,钱花起来也踏实。父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教孩子守法地挣钱:

  首先,培养孩子的道德素养。如果一个人有很高的道德素养,那么他绝对不会去做违法乱纪的事,更不会为了赚钱去做伤天害理的事。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可以多让他读《弟子规》等传统道德书籍,让他自小就在内心形成一个良好的道德观念,这样将来他再做任何事,心中都会有一个道德标准,他会自觉摒除不道德的行为。

  其次,通过一些实例,让孩子学会分辨守法与违法。电视、报刊、广播上经常会有一些因非法敛财而锒铛入狱的事例。父母不要认为这是社会的黑暗面,孩子不应该过早接触。只有让孩子了解什么样的作为是为法律所不容的,他才能学会去规避。当然,父母在这个过程中,要及时对孩子加以引导,帮助他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以防止他因好奇而误入歧途。

  最后,勉励孩子凭真本事挣钱。什么是真本事?就是在遵纪守法、好好学习的前提下,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并最终掌握的一门技术。因此,父母要鼓励孩子不能忽略现阶段的学习,只有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足够的能力,高尚的道德,才能心安理得地挣钱。

方法10:尽量少给孩子零花钱

  无论家庭经济条件如何,相信每个孩子都会或多或少地有一些零花钱。而且,有的父母经常会给孩子数目很大的零花钱。但是,零花钱真的是越多越好吗?

  一位老师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我有一位邻居,他的女儿刚上小学1年级,在她手中总是会有两三块的零花钱。放学时,她经常在校门口的小摊上买辣串儿、牛肉干、糖豆等小零食。后来当她上到小学3年级的时候,身上的零花钱也随之增长了,20元、50元,甚至还有过100元。我曾劝她不要乱花钱,外面的零食大多也不卫生,但她却不以为然地说:“我自己的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她还说,从上学前班开始她就有了零花钱,再加上一些压岁钱,平时根本都花不完,所以怎么花都可以。

  这位老师后来感叹,这么小的孩子就有如此强的“购买欲望”,父母给的零花钱是不是太多了?孩子的辨别能力、抵抗诱惑的能力明显还很弱,如果父母总是给他很多零花钱,这无形中就是在刺激他去消费,他就有可能养成大手大脚乱花钱的坏习惯。

  而且,这样的孩子是不会懂得父母的辛苦的,一旦他向父母要钱的愿望得不到满足,他可能就会仇恨父母,甚至迁怒于社会,更有可能做出一些危害社会的事情来。因此,父母即使很富有,也要有一个万全的考虑,尽量少给孩子一些零花钱。

  首先,给钱也要有条件。孩子需要知道什么是需要买的,什么是可以不用买的,父母可以用零花钱的数额来限定孩子的购买能力。同时,父母自己也要注意,不能孩子一开口就直接给钱,无限度地满足他的要求只会助长他的购物欲望。另外,一旦父母定下了给钱条件,就不要随意更改,这也是在帮助父母在心中建立信用度。

  其次,给孩子创造机会让他学会挣钱。体验劳动,是所有父母都想得到的让孩子挣钱的方法。比如,有的父母会让孩子到社区小超市去帮忙,还有的父母鼓励孩子去卖报纸,等等。孩子只有体验到了赚钱的辛苦,他才会珍惜钱财,才能学会节约用钱。

  另外,提醒父母一句,不要用做家务赚钱的方式来鼓励孩子挣钱。一位妈妈说得好:“挣钱理应挣外面的钱,哪里有挣父母钱的?家是我们大家的,家里的事就应该大家来做,这是每个人的责任。”而且,有的孩子还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妈妈要他擦地,擦地可以挣2元钱,但他却说:“我今天累了,不挣了。”这样一来,孩子就并没有领会到劳动的真正意义,也没有领会到挣钱的真正意义,这对父母来说是得不偿失的。

  第三,提醒孩子,不要在外露富。有的孩子手中有很多零花钱的时候,就会显得很大方。他消费的时候就会大票一扔,在同学羡慕的目光中他很享受。但与此同时,这也可能会招来不法分子的关注。所以,父母不要给孩子太多零花钱,也要告诫孩子,不能在外露富。

方法11:培养孩子的创富思维

  世界著名的“成功励志学鼻祖”沃勒斯·D·华莱士认为,致富是一种人生权利,追求财富的本质是追求人生的美好,人人都应该追求富足。

  按照华莱士的话来看,在现在的社会,人成功的标志之一就是能创造财富。而且,这种追求是正当的也是合理的。但是,只有追求就可以了吗?

  曾有一句俗语说“富不过三代”,但清末名臣曾国藩却跳出了这个怪圈。曾国藩教育子女“勤、孝、俭、仁、恒、谦”,讲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使得曾氏家族代代有英才,出现了如曾纪泽、曾广均、曾约农、曾宝荪、曾宪植、曾昭抡等一批著名的外交家、诗人、教育家、科学家和高级干部。

  其实,曾国藩的“富”并不体现在钱财上面,他的精神与道德才是最值得人们推崇的。而要培养孩子的创富思维,华莱士的理念与曾国藩的道德都是不可缺的。那么,父母要怎样去培养孩子的创富思维呢?

  第一,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所以,准备得越充足,致富的可能性就越高。孩子要从小就打下坚实的基础,多学习知识,这是在为未来的创造财富做准备。

  第二,要积极乐观、有信心。孩子不应该总认为“我不行”,都没有去亲身实践,也没有去真正体验,你怎么知道你不行呢?所以要对自己有信心,凡事向前看,就能看到希望。

  第三,要遵守法规。这是无论做任何事都必须要遵守的前提,合法创富并不阻碍财富的积累,相反的,违法聚财倒很有可能很快人财两空。

  第四,要有一颗善心。华莱士说:“心怀善意与人公平交易,使自己致富的同时,也是在为社会的美好生活贡献力量。”多行善举,关爱他人,这同时也是在增长自己的财富,积累自己的善缘。

  第五,要勤俭节约。创造了财富,如果挥霍无度,财富终归还是会烟消云散。勤俭节约,才能保证财富的长久留存。

   第六,要懂得保富。曾国藩的外孙聂云台著有一书名为《保富法》,他在劝告人们要懂得散财,懂得修福、修善。只有“深信因果,培福开源,懂得惜福,爱惜福报,宽大心量”,才是保福保富的最佳途径。

方法12:教孩子慎重对待压岁钱

  最早的压岁钱,其意义是为了能压住邪祟,晚辈得到长辈的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一岁。而到了现今,压岁钱的意义似乎早已经没有了旧意,它似乎已经变成了孩子聚敛财富的来源之一,也成为了他炫耀财富的资本。

  成都一个13岁的男孩在春节的时候得到了2000元的压岁钱,于是他“做东”,请与他要好的3个同学一起去洗桑拿,一下子就用去了600元。而被人问及这件事的时候,他竟然还振振有词地说:“我用的是自己的钱。”

  曾有记者也了解过,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孩子的压岁钱的数目也在不断增加,数目由以前的1元、2元,提高到1000元、2000元,甚至上万元。但与此同时出现的,就是孩子毫无节制地乱花钱。如此看来,如何教孩子慎重对待越来越多的压岁钱,已经成为父母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可有的父母会独断专行,将孩子的压岁钱全部没收,以此来杜绝孩子乱花钱的现象。但很明显,这并不是最好的方法。因此,父母必须要教孩子能够正确使用这一笔钱财。

  首先,提醒孩子要记账。压岁钱大多都是长辈疼爱晚辈才给的,如果家中长辈众多,孩子势必会收到很多压岁钱。这时候,父母要提醒孩子记账。这是让他记住长辈们的爱,同时也让他对自己的“所得”有一个较为清晰的了解,而且这个账目也能帮助他合理消费。

  其次,将钱花到该用的地方。还是那句话,需要的东西才买,否则单纯为了显富,而将压岁钱花在穿衣打扮上,就是最不理智的花钱行为。孩子要有节俭意识,要杜绝虚荣心和攀比心。另外,其他一些合理的使用父母也可以考虑。比如,帮助孩子将压岁钱变成保险金、为孩子开设一个储蓄账户,等等。

  第三,可以尝试设立“爱心基金”。年节中,有的孩子可以拿到很多的压岁钱,但还有很多的孩子甚至吃不饱、穿不暖。这时候,也是父母培养孩子爱心的一个绝好机会。除了作好消费计划之外,父母可以鼓励孩子将剩余的压岁钱拿出来***心捐助,孩子的道德素养也可以随之得到提升。

方法13:要孩子热衷于慈善事业

  很多人都知道一个词——为富不仁,它的意思是说,剥削者唯利是图,心狠手毒,不顾他人死活。而它也多用于形容一些奸商,为了赚钱,自己的心都变黑了。

  其实,无论贫穷还是富有,人与人都是平等的。手里如果有很多钱,与其积攒或者乱花,倒不如拿出来做一些公益慈善事业,多为自己积聚善缘。

  世界级的富翁比尔·盖茨曾经说:“我只不过是财富的看管人,我需要找到最好的方式来使用它。而现在,我找到了,我将把我的这笔财富,投入到慈善基金会中去。”

  如今,比尔·盖茨兑现了自己的承诺。他将其超过400亿的资产捐出250亿美元来做慈善事业,而且他在遗嘱中还宣布,他死后遗产的98%将被送给由他自己创办的“比尔和梅林达基金会”,他的三个孩子每人只能得到非常少的遗产。

  “股神”巴菲特、人际关系学大师戴尔·卡耐基、香港富豪李嘉诚、好莱坞明星奥黛丽·赫本等等这些可谓“巨富级别”的人物,无不以投身慈善事业为自豪。他们认为:真正的富有并不仅仅是拥有富可敌国的金钱,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慈悲的心。投身慈善事业不仅可以帮助他人重新燃起人生的希望,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自我人生的救赎与升华。

  当然,世界上大多数的人还是普通人,拿着为数不多的钱,过着平凡的生活。但是,这并不阻碍大家投身慈善事业。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向他灌输慈善的观念,使他能热衷于慈善事业,这对他的人生也是有好处的。

  首先,培养孩子的爱心。让孩子在生活中能够拥有良好的言行,帮助他远离自私自利,让他懂得“尊人者,人敬之;爱人者,人爱之”的道理。

  其次,提醒孩子不要将慈善当作施舍。有的孩子认为慈善就是把自己的钱施舍给没钱的人,这样的想法是狭隘的。慈善是发自内心的爱的表现,而施舍则带有一种不平等的意味,施舍的人是在俯视接受施舍的人,这种不平等的态度不但会伤害他人的自尊心,而且也会助长个人的私心。所以,父母要帮助孩子区别慈善与施舍的不同,让孩子能真心去奉献自己的爱心。

  第三,告诫孩子慈善也要有度。孩子热心慈善事业本是件好事,但是这也要建立在自己能承受的范围之上。慈善也是需要资本的,否则爱心的表达就是苍白无力的。所以,孩子热衷慈善事业要量力而行,不仅是量自己的力,还要量父母的力,量家庭的力,在保证家庭生活和个人成长的前提下,才能积极去奉献爱心做慈善。

方法14:教孩子供给与需求的知识

  美国投资大师罗杰斯有一部书,名字就叫《给宝贝女儿的12封信》,在其第11封信中,他曾经这样告诫他的女儿:“不要因为一厢情愿而采取动作。假如你不去检视事实和机会,你会被群鸟乌合之众心理冲昏头脑。当你看到人们用同样的方式在投资时,就是该客观地评估供给和需求的时候了。”

  从罗杰斯的信中不难看出,客观地了解供给和需求,是一个人创造财富时必须要知道的事情。而罗杰斯就是通过这封信,来帮助女儿学会如何寻找成功的契机。

  在商界,所有商人都喜欢一个词“商机”。从经济意义上来说,商机表现为需求的产生与供给的满足方式在时间、地点、成本、数量、对象上的不平衡状态,就是能由此产生的机会。抓住了这个商机,它就可以转换为财富。

  其实,了解供给与需求并不只是成人的专利,父母适当地向孩子讲述一些供给与需求的知识,也是在培养孩子的经济头脑,帮助他更好地创富、理财。

  那么,父母都可以做哪些事情呢?

  首先,让孩子明白什么是供给,什么是需求。先来看一个小事例。

  一个10岁的女孩在家里用树叶做了几个树叶书签,并将其拿到了学校做起了“小生意”,大的5角,中等大小的3角和2角,小的1角。她的很多同学都是她的顾客。

  单纯来看这件事情,女孩消耗劳动力做出来的树叶书签,就是供给,而学校里买她书签的同学就是有需求。由此可见,供给就是“贩商响应大众的需求而提供的产品供给”,而需求则是“大众因需要一件产品而产生的要求”。

  其次,孩子也要知道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如果供给和需求达到互相平衡,那么市场也会进入一个均衡的状态。市场的均衡过程也就是商品的均衡,而价格则是调节商品市场上需求和供给之间平衡的桥梁。当市场价格高于这种平衡的时候,商品的供给量大于需求量,就出现供大于求,这时商品过剩,价格和供给量都必须下调;而相反的,当市场价格低于这种平衡的时候,就会出现供不应求,商品开始短缺,促进了价格的上升和供给量的增加。

  

方法15:让孩子尽早了解经济学常识

  著名经济学家梁小民曾经向公众推荐过一本书,叫《小书包里的经济学》,他说这本书是“中国人写给中国儿童的第一本经济学读物”。这是一本给孩子学经济学的图书,是作者董新兴借鉴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对少年儿童的经济学教育经验基础上写作完成的。当时,这本书曾经引起了媒体、教育界和经济学界的高度关注。

  书的作者董新兴老师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说过这样的一段话:“我们处在市场经济时代,每个人都需要必要的经济知识来理解社会经济问题。对孩子们来说,经济生活是他们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他们就像需要了解闪电下雨一样来了解经济现象。他们每天要消费,但做一个聪明的消费者不是容易的事。……他们是未来财富的创造者,长大要创造财富现在必须做好准备。”

  暂时先抛开书的内容不说,单就看这件事情,对孩子开展经济学教育非常有必要。不得不说,现在的许多孩子缺乏经济学的知识。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现在的“80后”,出现了许多“月光族”、“新负翁”、“啃老族”,正是因为缺乏经济方面的教育,才使得这一代的孩子对金钱的认知发生了扭曲。所以,为了防止新生代的孩子再出现类似的问题,父母应该让孩子从小就开始了解经济学的常识。

  那么,父母应该要怎样做呢?

  首先,知道孩子都需要学习哪些经济学常识。生产方面的知识、资本的概念、分配的知识、交换……孩子需要对这些经济学方面的基本知识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其次,要让孩子养成按规则办事的好习惯。父母要督促孩子按规则办事,从身边最简单的小事开始做起,养成了遵守规则的习惯,对于他今后的发展是大有好处的。否则,经常破坏或违背规则的人,势必会让自己陷入困境。

  第三,适当地给孩子买一些经济常识方面的书。不用买那些大部头的、大学课程里才学的书,一些浅显易懂的经济学介绍,或者是通俗的小故事,父母都可以让孩子多看一看。

  最后,要孩子在生活中了解经济学。比如,节约时间。知道如何统筹时间,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做最多的有效的事情,这样的人就是会创造财富的人;还比如,保护环境。制造的垃圾越少,说明物品的利用率越高,而利于率越高说明物品越结实,这样原材料的消耗就会因为不必要重复生产而减少,成本就会降低,这同样是在创造财富……生活中处处都有经济,父母要提醒孩子多留心观察。

小说《好父母如何陪伴独生子女》 独生子女更需要好好理财 试读结束。

章节 设置 手机 书页

评论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阅读全文

章节 X

前言 独生子女的父母要先自省 不要走入家庭教育的误区 培养独生子女的良好品格 教独生子女爱学习会学习 独生子女更需要好好理财

设置X

保存取消

手机阅读X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