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瓜果迷文学!

小说首页 分类书库 手机阅读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首页 > 小说 > 复兴的宋朝(上) > 第4章 陈桥驿兵变

第4章 陈桥驿兵变

公孙谏2020-08-21 17:46:04

滁州城被攻破之后,赵匡胤遇到了一个人,此人名叫赵普,是宰相范质举荐来的,要来军中效力。大家肯定知道,这位就是后来“半部论语治天下”的那位宰相了。

此后在赵普的帮助之下,赵匡胤跟随柴荣三征南唐,都是以主将的面貌出现,并且屡立战功,尤其是在第二次出征南唐的时候,成功的帮助柴荣拿下了南唐位于江北的重镇寿州,剩下来的节目也就是渡江了。

所以第三次征南唐的时候,一上来他就下令赵匡胤率领水军渡河。可是没想到赵匡胤在南唐的名气太大,南唐的水军听到是他当先锋,就好像听到阎王爷御驾亲征一样,嗖嗖的往后撤退,到最后赵匡胤都过江了,居然连一片人毛都没发现,只看到无数空空的营寨,还有四处散落的物资。面对浩淼的江水,天生好战的他觉得无处发泄,最后下令把南唐的江南大营一把火给烧掉了。

这样一来渡江已经没有任何的问题了,于是柴荣下令全军准备渡江,一举消灭南唐伪政权,实现祖国伟大统一的目标。可是这时候,他意外地接到了李璟先生的短信消息,李璟表示,我的爷爷,你就别来了,我投降还不行嘛。

李璟给柴荣开出的条件是割让江北十四个州,然后双方以长江为界互不干扰。而他则取消皇帝的标签,情愿当柴荣名义上的小弟,信奉他,敬仰他,爱慕他,用他的年号,甚至如果一定要那样的话还可以喝他的洗脚水。

柴荣的目标本来就是江北,事实上他根本不敢进入广大的江南地区作战,因为啥,那不太简单了嘛,天敌北汉还有契丹仍然在背后死死地盯着他,时刻都准备给他的心脏来一下子,若是战线拉的太长,没准他就变成完颜亮了。

其实李璟也是早就看透了这一层,他知道柴荣是不敢轻易渡江的,可是他又不敢把柴荣逼急了,因为现在南唐的士兵一听到后周的名字就全身哆嗦,万一逼急了,真来了,他还就真的完了,没准最后完全便宜了北汉,那不是有病嘛。

所以他很聪明地给柴荣台阶下,潜台词就是,见好就收吧大哥,咱俩以后日子都好过点。柴荣也不戳穿,达成协议之后,立即返回北方,着手对付北汉和契丹去了。

公元958年,完成了第三次南征的赵匡胤一身疲惫地回到了家里,满以为妻子会像以前一样出来迎接他,为他扫除一路风尘,并且为他荣升归德军节度使感到欣喜和高兴,就像往常一样。

可是这次没有,迎接他的是一个冰冷的事实,结发妻子贺氏死了。

这位贺氏和他相依相伴14年,感情深厚,赵匡胤自然悲痛欲绝。但悲痛过后他立即又娶了一个十六岁的小姑娘回来,这块小鲜肉姓王,是驻防邺城的彰德军节度使的女儿。柴荣表示非常重视老赵的个人问题,特地给这位王夫人赐琅琊郡夫人,可以看出赵匡胤在他心中的位置是多么的重要了吧。

婚后的赵匡胤干了些什么呢,其实在没仗可打的岁月里他最主要的事情就是交朋友,在老百姓的社会里叫交朋友,到了他那就是拉帮结派结党营私,纵观赵匡胤的一生,最后能做到皇帝,和他的这个特长那是分不开的。

禁军自然是不必说了,身为殿前副都点检的赵匡胤只怕早就已经把都点检张永德给架空了,而傻乎乎的张永德,还在自我感觉良好,根本不知道赵匡胤在他的地盘上营造出来的一张巨大无比的网络。

就算是在步兵骑兵还有各地的节度使之中他的朋友兄弟也是不计其数,就连李重进他都设法拉上了关系,这样他做官才能踏实点,觉得有安全感。当然此时此刻,他应该还是没有要造反的心思,因为柴荣太强大了。

不过赵匡胤这种结党的情况也并不是完全没有人看到,枢密使王朴就打算就这件事情禀报皇帝,但因为赵匡胤发现得早,及时收敛,马上闭门谢客,安分守己的表现,王朴还是放了他一马。有惊无险。

公元659年王朴去世,柴荣却下达了总攻契丹的命令,他要拿回燕云十六州,让后周成为一个有长城保护的安全国度。

公元659年4月,柴荣下令分兵两路讨伐契丹,陆路大军由韩通率领,水路大军则由赵匡胤率领。最后会师的地方在宁州。

开始作战之后,由于辽国人缺乏准备,那位著名的睡皇帝耶律璟还在醉生梦死,所以进行得很顺利,只用了四十二天的时间就收回了“三关三州十七县”,这个速度简直太惊人,不,是太让人无法理解,因为就算是走路差不多也要这么长时间吧,唯一的解释就是柴荣根本就没有遇到什么真正的抵抗。

猜对了,事实上,耶律璟现在才刚刚知道有这码子事儿,于是他赶紧召集大军,驻防在幽州以北的地区。刚才那些地方丢了也就丢了,他并不害怕,丢了可以再夺回来,但是如果幽州丢了,夺不夺得回来可就不好说了,因为中国人对付骑兵的无上法宝就在那里——长城。

柴荣也看到了长城,他也知道长城的作用,没有长城他的帝国就永远都是没穿衣服的美女随时等着各种虐,各种蹂躏。所以无论如何他要把这里夺回来。幽州,我的目标,我来了,你等着吧。

可接下来又出问题了,当柴荣把自己的这个美好的理想说给手下听的时候,所有的人居然都在晃脑袋表示各种不同意,而且一起站起来劝他赶紧见好就收。什么粮草不及,什么天时不对,敌众我寡全都上来了。

柴荣根本不听,知道你们怕死,但你们必须为国家去死。他下令,继续向前推进,一定要拿下幽州才能撤军。

那就OK啦,既然皇上说了,那就向前向前向前,几天之后,他们攻克了固安县,柴荣欣喜若狂,他看到一条河,名叫安阳河,过河之后就是巨大的幽州城,那个被无耻的石敬瑭抛弃的换取权利的绝对不能抛弃的巨大城池。

来吧,回到祖国的怀抱里来吧。柴荣差点哭出来。

可是也许是他太激动了,忽然身体一哆嗦居然晕过去了,等到医生来检查过才知道原来已经生病了,而且病得很严重。等到柴荣醒过来,知道了自己的病情,他长叹了一声,第二天就下令撤军。

不过他并不认为这是终结,撤了还可以回来嘛,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只怪老天不帮忙而已。

耶律璟那边幸亏不知道这些事儿,不然的话咱们的大英雄柴荣估计可就惨了。耶律璟还派人给北汉送信,让他准备抄后路呢。没想到人家自己主动撤退了。他可是高兴死了,妈妈,灰太狼走了,终于可以回家睡觉了。

柴荣有个习惯那就是勤政,就算是病得那么厉害仍然忘不了批阅奏章,可是这次批阅奏章却出了问题,他发现了一封与众不同的奏章,估计以前的所有皇帝都没见过这样的。是一面木牌,上面写着:点检做天子。

这分明就是一封举报信,告诉他,皇上你的身体不行了,张永德那个老小子很有可能篡位,您老人家珍重,我就不多说了,你懂的。

柴荣沉默了,他想起来了,张永德是自己的干姐夫,郭威的女婿,是个非常接近于皇帝宝座的人。

回到京城之后,柴荣立即着手处理张永德的事情,但因为没有真凭实据,就仅仅的一封类似于举报信的东西,纪检部门还不够证据立案侦查,所以柴荣也只是给他来了个明升暗降,把他殿前都点检的职务给免掉了。

这个位置由赵匡胤补上去。

公元659年6月,柴荣发觉自己的身体不行了,很可能阎王爷要找他去搓麻将了,于是他怀着壮志未酬身先死的惆怅定下了遗嘱,把自己七岁的儿子柴宗训册立为太子,然后封了五位托孤大臣。

文臣有宰相范质、宰相王溥、枢密使魏仁浦。武将那就简单了,非赵匡胤莫属。可是柴荣也留了个心眼,武将方面还有一个人辅政,那就是跟赵匡胤一起北伐的陆路将领韩通。至于说李重进,柴荣让他去扬州防备南唐了。

做完这些事情之后,这位中国五代时期最有作为的皇帝,我们的大英雄便永远地闭上了眼睛,以后的事情,也不知道他是泉下有知啊,还是完全不知啊。哎,一声叹息。

柴宗训即位之后,由他的母亲符太后垂帘听政,三位宰相辅佐。第一件事儿就是在全天下树立恩德,比如说大赦天下呀,比如说给大臣们集体加官晋爵呀。在这方面得到好处最多的就是那些禁军将领。

赵匡胤的兄弟们几乎霸占了禁军的全体五把交椅,可以说整个京城的防卫已经完全掌握在他的手心里了。让人没想到的是,这些家伙拿了赏赐之后,不但不知道感恩,反而准备对小皇帝下手了。

只怕也是因为这一点,赵匡胤才临时决定要取而代之的吧。因为并没有人好像刘承祐逼迫郭威那样去逼迫他走这一步危险的棋,唯一逼迫他的是形势,是自然而然,老天一步一步给他创造出来的形势。

意识到了这一点的赵匡胤开始加紧他的结党节奏,如果说以前柴荣在的时候,结党是为了自保,那现在又为了什么呢?

外面不是没有人知道这样的情况,就拿韩通的儿子韩驼来说吧,他早就听说了赵匡胤的一些传闻,可当时也没当回事儿,现在也不知道出于何种目的,他觉得不对劲儿了,其实只要知道这个情况的人都会觉得不对劲,因为京城已经是赵匡胤的天下了。

于是韩驼就向自己的父亲提出,赵匡胤可能要谋反,不然他一天到晚的交朋友干啥?

根据韩通对赵匡胤的了解,这个人就是个好人。

当然所有人都这么想,不然他也不会人气如此爆棚啊。

所以韩通根本不听韩驼的话,只是告诉他,以自己的观察来看,赵匡胤对柴荣忠心耿耿,绝对不会做过分的事儿。

但韩驼对这件事儿看的很透彻,于是就不死心地接着劝解,每天苦口婆心地在背后给赵匡胤扎针,希望老爹在想明白了的情况下把他除掉。没准这小子也动了想要当皇太子的心了吧。可是韩通出于对大局的考虑,而且没有证据显示赵匡胤要谋反,所以始终置之不理。

那么赵匡胤现在到底在干什么呢?

韩驼猜的不错,他正在和一帮亲信紧锣密鼓地商量着抢班夺权。不是他对柴荣不忠心,实在是皇位太诱人!

半年过去了,所有的计划都已经拟定完成,下一步,实施。

公元960年正月初一,后周的百姓还沉浸在节日的喜庆气氛中,忽然一份战报摆在了金殿上——北汉和辽国又来进攻了。

这算什么呀,人家家里刚死了人尸骨未寒,就派人来打,这也太不仁义了吧。当时后周的大臣们真是又气又急,以前有柴荣在的时候,他是主心骨,现在主心骨没了顿时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最后他们好像热锅上的蚂蚁商量了一番之后,决定赶快出兵。

这都是屁话,不出兵难道坐以待毙。

至于带兵的将领嘛,他们觉得还是赵匡胤比较合适。这就有点天命的意思了,如果大家一致认为让韩通去,赵匡胤的陈桥驿兵变顿时就胎死腹中了。以后可能他还会想别的办法,但历史肯定不是现在这个样儿。

可偏偏他的计划就顺利地实施了。

这么大规模的调动军队不可能在一天之内完成,总要准备准备,所以赵匡胤虽然得到了军权,但是大军还没有出城,也就是在这一天的时间里,也不知道是谁居然把消息给走漏出去了,以至于大街小巷都在流传一个可怕的传言,赵匡胤要篡位了。

赵匡胤知道风声走漏了,他也害怕了,做造反这一行的都知道,这是世上风险最大回报也最高的行业,一旦失败那可就是***光的罪过。所以他在军营里待不住了,赶紧回了趟家。

可是没想到,刚一进门就被他的姐姐一棍子给打出来了,老姐的意思很明白,事情已经这样了,你想回头也不可能了,若不想***,赶快去把事情办成。

赵匡胤此时才恍然大悟,来他已经没退路了。

由于赵匡胤提前让禁军封锁了皇宫,所以宫里人还真的不知道,而大臣们有的知道了,但根本不相信,为什么呢?还是那句古话:主少国疑。皇上这么年轻,出点谣言很正常,别太神经质了。

其实陈桥驿兵变也不像传闻中的那么简单,就算是赵匡胤想要杀回去,最起码也要有个借口吧。

首先大军刚刚出门不远,禁军指挥使苗训,就给大家玩了一把天文学。他以自己独特的眼光和视角看到天空中出现了两个太阳,并且指着让大家看,一开始大家只看到一个,但是他告诉大家要耐心。

结果一会儿,大家果然都看到了两个太阳,有的还看到了三四个呢。为啥呢,让太阳光照得眼花了呗。

苗训就告诉大家,天无二日民无二主,天上出了两个太阳,这就是咱们的统帅赵匡胤要做皇帝的意思,老天已经发出了信号弹,剩下的事儿,咱们要顺应天意了。

消息立刻在全军传开了。有的士兵把这件事儿告诉了赵匡胤。赵匡胤就命令就地安营扎寨,这时他们已经来到了陈桥驿。

之后的事情就简单了,赵匡胤开始当起了甩手掌柜,他把所有的军务都交给了弟弟赵匡义和宰相赵普,然后说自己犯了酒瘾,跑到帐篷里去喝酒了,历史也没记载他老人家到底喝了多少,是啤酒呼,白酒呼,葡萄酒呼,或者全呼,反正是喝得酩酊大醉,睡着了。这样说的意思,仿佛就是告诉别人,他什么也不知道。

等到他醉倒之后,将领们就鼓噪起来,他们大胆地指出,皇上年纪太小,无法担当重任,应该让殿前都点检来当皇帝,尤其是他的重要将领们闹得最欢。最后士兵们也跟着起哄,因为啥呢,他们觉得改朝换代有好处,第一可以抢劫,第二可以领赏。

到了第二天早晨,赵匡胤在一片吵闹声中被惊醒,披上衣服出来一看,见将士们都排着队站在他面前,就好像在等待他的检阅,可是他“记得”昨天并没有下达任何要阅兵的指示啊,是不是你们搞错啦?

就在他“摸不着头脑”的时候,将士们忽然举起手中的兵器大声喊道:“我们没有主心骨,愿意让您来做皇帝。”人家赵匡胤醉得一塌糊涂根本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这些人就稀里哗啦地跪倒在地上,一个劲儿地叩头,而且高呼“万岁,万岁。”

但有一件事儿挺奇怪的,那就是也不知道是谁把一件崭新的龙袍披在了他的身上,难道是偷拿了柴宗训的,尺寸不大对吧?

见到这样的情景,赵匡胤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说:“你们这些人,也太差劲了,你说你们贪图富贵就把我拉下水,哼,岂有此理,不过事情既然已经这样了,那我也认了。但有一条,你们必须听话,要不我立刻辞职。”

那些将领们立即表示他们绝对都是皇帝的小绵羊,于是赵匡胤下令返回京城,还有一条就是严禁抢劫,否则杀无赦。

赵匡胤这么大的阵势返回京城,守城的士兵根本连动都不敢动,至于皇宫早就被他的亲信给封锁了,更是不可能有什么动静。就只有韩通,听到消息之后,这才知道,不听儿子言吃亏在眼前的道理,想要跑出去找人勤王,结果被禁军所杀,顺带着连他全家也给杀了。

赵匡胤篡位遵循了一条道理,那就是低调,永恒的低调。他可没有大刀阔斧地跑到皇宫里去杀个鸡飞狗跳,而是回到了自己的家里安安静静地等着。一会儿,他手下的人就把宰相范质那些高官给“请”来了。

穿着龙袍的赵匡胤显得那么委屈,他抹着眼泪跟大家介绍了他如何受到逼迫,无可奈何之下才当上皇帝的经过,心里的痛苦溢于言表。

范质王溥等人当然都知道他是扯淡,但同样也知道拿人家没辙,除了痛哭流涕之外,只好面对现实,当天,柴宗训就让出了皇位。

而赵匡胤似乎也是害怕夜长梦多,也就在当天,公元960年正月初五这一天,33岁的他如愿以偿地坐上了皇帝宝座。因为赵匡胤曾经在宋州做过归德军节度使,所以改国号为宋,都城依然是开封,这就是历史上的北宋。

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历史进入了宋代,大一统的契机再次来临,下面看看他继续怎么表演。

小说《复兴的宋朝(上)》 第4章 陈桥驿兵变 试读结束。

章节 设置 手机 书页

评论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章节 X

第1章 太祖传奇 第2章 起航 第3章 第二个伯乐 第4章 陈桥驿兵变 第6章 烛影斧声 第7章 太宗一脉 第8章 宋辽之争

设置X

保存取消

手机阅读X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