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瓜果迷文学!

小说首页 分类书库 手机阅读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首页 > 小说 > 复兴的宋朝(上) > 第8章 宋辽之争

第8章 宋辽之争

公孙谏2020-08-21 17:46:04

宋真宗面临的是一个烂摊子。

最让他头疼的还是边患问题,以前赵匡胤和赵光义所面对的至多也就是一个契丹,可现如今西北地区的党项羌日益强大,老奸巨猾的李继迁也让他一筹莫展。李继迁喜欢玩点小把戏小阴谋,有时候宋真宗看穿了也懒得搭理他,顺着他,但有时候小把戏玩不下去了,他就会来硬的,太大规模的战争没有,但攻占几座城池还做得到,这就导致西北地区局势非常紧张,而且也影响宋朝人在丝绸之路上做生意。

如果没有辽国,宋真宗肯定不惜代价去打通商路,可现在他根本顾不上对付这些小鱼小虾。辽圣宗耶律隆绪太强大了。

就在公元999年5月的时候,宋朝军方的核心人物曹彬病重,临死之前,宋真宗到家里看望,然后问了一些针对契丹人的问题,曹彬的主张是,以太祖和太宗的能力对契丹人都没辙,你一个小鲜肉刚刚即位,兄弟,还是忍了吧,以和为贵。宋真宗觉得他说的挺对,当即就给他点了个赞,从此呢,他就抱定了要和辽国和解的心理底线。

可是辽圣宗耶律隆绪不那么想,他永远都记得自己年纪还小的时候,赵光义那个老东西老是来欺负自己,虽然每次都挨揍,但他欺负人的频率也够高的,搞得他挺郁闷,现在他长大了,轮到宋朝郁闷了。所以他也提高了入侵的频率。

这个辽圣宗的频率是这样的,一年来一趟,风雨无阻,敬业得很。

公元999年侵宋,由于杨六郎死守孤城,最后退却。

然后公元1001年冬天又来了,这次他怕了杨六郎,绕着他走,进攻长城口,结果再次失利,被宋军一名叫王显的将领击败,损失士兵达到两万人。公元1002年,辽圣宗又来了,这次他攻打定州,生擒观察使王继忠。而这个王继忠还不是普通人,曾经在宋真宗没有即位以前做过他的贴身侍卫,你说宋真宗能不上火嘛。

鉴于辽圣宗的这种不友好态度,宋真宗决定跟他谈谈,但辽圣宗要求,除非你把你爸爸交出来,不然没什么好谈的。这事儿让宋真宗比较为难,别说爸爸这玩意儿不能往外交,就算他有心交,也交不出去了。

有一件事情让宋真宗非常的纳闷,经过宋朝好几个数学家的精确计算,辽圣宗应该是每年都要来中原旅行一次,可是1003这一年他却没有来,难道他生病了吗?宋真宗心里非常关心他到底能不能病死这个问题。

事情很快就有了答案,人家不来,不是因为生病了,也不是因为想要放过他。相反,人家只是想搞一把更大的。这一年,辽国人在积极地准备着。

公元1004年9月,经过一年多的准备,辽圣宗可谓兵精粮足,和他的母亲萧太后一起,率领20万大军,浩浩荡荡地杀了过来。黄河两岸人心惶惶,谁都看得出来,辽国是要和宋朝玩国战了。

这时候偏偏赶上宋朝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人事调整,朝堂上换了很多新面孔,为了让干部队伍年轻化,这次宋真宗选择的宰相是70后的毕士安,然后他就问毕士安,说:“老毕,你看咱们宋朝宰相都是一左一右,你想找谁当合作伙伴呢?”

毕士安心想,我大舅,年纪太大了;我表哥,没上过学;我表妹,太漂亮当妃子还差不多。最后他想来想去,突然想起一个人来,脱口道:“寇准!”

“我烦他!”赵恒说,“这人在工作上的确有点能力,就是性格不好,我跟他没什么共同语言。”

毕士安说:“老寇这个人啊,原则性是强了点,嘴也臭了点,敢说话,得罪不少人,朝廷里面无门无派,不过在关键问题上不糊涂,至少不会把你往阴沟里带,你就听我的没错。”

宋真宗开始也就是给毕士安点面子,所以就把寇准任命为了宰相,这样班子成员就算是敲定了。没过几天,寇准来了,战报也来了,宋真宗赶忙就组织内阁会议,商量如何好好地把辽圣宗修理一顿,丫的太可恨了。

宋真宗这个会议是分着开的,一个两个的来,可会议开到一半,宋真宗就差点气死,吃了好几片降压药才勉强顶住。开会之前,他要求所有人都要畅所欲言,不要有顾虑,结果这些家伙真是没有顾虑了,居然拿他当小孩子糊弄。比如说,当他问到辽国人大举进犯我们该如何应对?

参知政事王钦若是江西临江人,他请皇帝到金陵去;签署枢密院陈尧叟是四川阆中人,他请皇帝到成都去做客。后来也不知道怎么的大臣们邀请皇帝去自己的家乡观光,彼此之间就此发生了争执,会议整个跑题了。

宋真宗心想,这帮混账东西都想控制老子是不是,一个个都不怕死了,让你们畅所欲言,还真把心里话给说出来了。

宋真宗大概是不愿意跟寇准多沟通,嫌他说话太倔,可是大家都发言了,他也不说话,他真想问问寇准,是不是要把自己弄到山西大同去挖煤。

“寇爱卿,你有什么好的想法啊?”

寇准就问:“你先告诉我搬家的主意是哪个大傻瓜给你出的?”

赵恒说:“你先别管是谁出的主意,你就说这个主意到底怎么样吧?”

寇准很严肃地说:“我认为应该先宰了这个出主意的人祭旗,然后誓师北伐!皇上您如果御驾亲征,将士们肯定拼命作战,如果逃跑,就会失去半壁江山,逃跑谁不会呀,我也会。但是我可以跑,皇上您不能跑,根基一动,天下动摇,到时候江山就完了。”

听半天终于听见一句人话!这是宋真宗此刻的心情,看来寇准真是忠心耿耿,不过他的心里还在犹豫,打仗他听说过,但是没见过,据说会死人会流血,那可是很危险滴,真的要去吗?在心里权衡了很久,宋真宗感觉还是祖宗的江山比较重要,于是下定决心,御驾亲征。

在准备亲征的过程中,寇准还不忘耍点小手腕,他利用职务之便,把所有边关告急的奏折全都扣压下来,过了好几天才让好几个人端着交给宋真宗。宋真宗一看:“我去,这都是今天的?”

“是滴!”寇准说,“刻不容缓。”

宋真宗坐不住了,立即下令大军开拔。临走的时候任命自己的弟弟雍王赵元份留守东京,寇准又害怕王钦若在皇帝身边不起好作用,于是让他去河北大名守城了。

当年11月,皇帝的车驾从北京出发,大批文武官员随行,浩浩荡荡,直趋澶州,这时候天气严寒,千里冰封,大雪纷飞,大臣们在路上也没忘给皇帝拍马屁,进献了一声貂皮大衣。赵恒不肯接受,说:“你看士兵们都在受苦,我一个人穿这么暖和,不太合适吧。”这话被有心人传入军中,士兵们高呼万岁,经久不绝,士气大振。

可是几天之后,距离澶州越来越近,风中似乎都能闻到血腥味了,又有一支不坚定地怕死派开始动摇了,大家又开始争论到底是迁都去金陵还是去成都这样的话题了。事实上当时宋真宗自己立场也不坚定,尤其是当他听到雍王赵元份留守东京都被辽军吓死的噩耗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啊。

既然留守死了,那就必须再派一个留守,这次宋真宗选的是参知政事王旦。王旦临走的时候,向宋真宗辞行说:“请陛下把寇准找来,我有话要说。”宋真宗心想,有话跟我说呗,找他干啥。

过了一会儿寇准果真来了,王旦就问皇帝:“如果战况紧急,十天之内没有陛下的消息,我该怎么办?”宋真宗明白了,他是让寇准来作证的,于是沉思了一下说:“拥立太子即位,就别管我啦。”王旦这才放心地去了。

等宋真宗到达韦城,又开始犹豫了,很多大臣也在旁边劝,皇上还是快回去吧,前面太危险了,好多陌生人,他们都不讲礼貌,还会随地吐痰呢。

宋真宗吓得够呛,吐痰可太恶心了,于是他连忙问寇准怎么办?

寇准斩钉截铁地说:“皇上,实话告诉你,你已经上了贼船下不去了,走到这地方想回去,太晚了。”

宋真宗不信,他觉得大路挺好走,只要让劳斯莱斯掉个头就行。

寇准说:“那你是不知道辽国人的骑兵有多快,你要现在走,他们随后就跟上来,士兵们没有士气,回头让人生擒了可别怪我。你现在宁可进一尺,也不能退一寸,不然大军一旦瓦解,别说金陵,你连黄陵都进不了了。”

这时候禁军将领高琼也说:“老寇说的没错,我手下的禁军全都是北方人,如果他们不愿意南下金陵,恐怕要出大乱子,倒是不用打就败了。”

宋真宗一听,行啊,寇爱卿,等于朕是上了你的圈套了,那行,那就往前走吧。于是只能继续向北。

澶州有南北二城,黄河从中间流过,把它一分为二,宋军的主力全都集中在北城布防。宋真宗的车驾到达澶州的时候,辽国的骑兵已经距离北城很近了,他就吓得有点血压升高,想待在南城不走了。

寇准哭笑不得:“你待在南城,你待在南城你别来不就得了嘛,你待在这谁知道你来了,这大冷的天,不等于白跑了。”

宋真宗说:“可是我不会打仗。”

寇准差点晕过去:“谁还真指望你去打仗,不过就是巡视一下,鼓舞一下士气,士兵们想要签名你就给一个,要合影你也满足他们,这总行了吧。”

高琼跪在地上说:“皇上如果不过河,河北百姓如丧考妣。”

站在一旁的枢密院事冯拯是个坚定的逃跑派,此刻义正词严地指责寇准和高琼威逼皇上,实在是令人发指。高琼也不客气,他听说冯拯最喜欢吟诗作对,于是就喊道:“***,你牛,你也是皇上的大臣,也领工资,有本事你站在两军阵前,念一首诗,把敌人都给念跑啊。”

冯拯心想,别说念诗,我就是唱歌他们也不跑啊。于是他不敢说话了,打仗还是要靠这些武将,现在他没什么发言权。

大敌当前,宋真宗亲临前线,黄龙旗一出,宋军高呼万岁,士气倍增。他自己也好像受了感染,连忙等上城楼,挥手示意,有可能还发表了一番演说,但是绝对不会太长,因为他害怕辽国人的狙击手,站得高除了看得远,危险程度也会随之增高的。

所以巡视完之后,宋真宗赶紧回到了南城行宫。寇准作为皇帝的全权代表留在北城,手拿尚方宝剑,决断一切军务。虽然在南城,但宋真宗还是不放心,隔一会儿就派人到北城看看,结果每次都发现寇准跟某个将军在城楼上不是喝酒就是下棋,有时候还捧着手机上网,反正悠闲得很。

没事儿啊,看来应该没事儿。宋真宗心想,他寇准也是血肉之躯,也不是钢铁侠,更不像变形金刚,肯定也怕死,他那么镇定就证明没事儿,那我还紧张什么,老子睡觉去了。

宋真宗不知道,就在他扭头睡觉的这工夫,城外已经开始了浴血奋战,辽国先锋大将萧挞凛是有名的勇士,有万夫不当之勇,跟萧峰是拜把子兄弟,想要模仿萧峰万马军中取得宋皇首级,一个人骑着马就来了。

结果很不幸,刚一出现,就被宋将李继隆埋伏在外面的床子弩击中额头而死。床子弩是宋朝发明的威力非常大的强弩,发射器有一张床那么大,萧挞凛这下估计算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爆头了。

这个人智勇双全,在辽军之中很有威望,以前和宋军作战,几乎都是保持全胜记录,杨继业就是死在他的手上,这一箭射的太好了,等于打掉了辽军的精神支柱,就连萧太后都感觉到无比的沮丧,大军士气开始低落。战争的主动权已经完全落入了宋军的手中。萧太后也是能屈能伸,居然主动通过秘密渠道联系上了宋朝的工作人员,表达了愿意进行和谈的想法。

当时的秘密渠道其实就是王继忠,要不为什么我提前说一下呢。

听王继忠这么一说,宋真宗顿时就答应了,他是个善良的人,要和平不要战争,最好签订五百年的和平条约才满足呢。

在澶州的这段时间,宋真宗几乎什么事儿都听寇准的,可就是在这件事情上两个人分歧不小,宋真宗坚决主张议和,可是寇准认为议和可以有,但必须打到辽国人称臣的时候才行,当然称臣的前提是归还幽云十六州。

可是宋真宗觉得他有点在做梦,那怎么可能呢,所以坚决不同意。其实寇准也未必做梦,像以前匈奴突厥都曾经向中原称臣,知道打得好,这事儿完全可以有。

就在他们争执不休的时候,军中有人造谣了,说寇准以手里的兵权,挟制皇帝听他摆布,有不臣之心。我去,寇准一听这个帽子太大了,老子戴不下去,你要和谈那就和谈吧,省得我遗臭万年。

辽国提出的议和条件是要求宋朝归还柴荣北伐时候夺取的“辽国”的土地,而宋真宗知道自己要那么干,就会背上万世骂名,他可不傻,他给辽国人开出的条件是:我可以按照市价来收购你的土地。你要是非要土地,咱们就开打。

这个光荣的任务交给曹利用大人去完成。估计曹利用也不愿意去,可是不去不行,因为他是军中外语最好的,这人从小生活在宋辽边境,能够和辽国人对答如流,方言都能说上几句,所以在外交方面宋朝一直很重视他。

曹利用临走之前,赵恒很无奈地交代他说:“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一百万两银子也能答应。”

寇准听完之后差点没气死,也没打败仗,凭什么拿钱打水漂玩,于是赶紧追了出来对曹利用说:“你虽然有圣旨,但是也别把老百姓的血汗钱不当一回事儿,自己送人情,如果你答应的数字超过三十万,小心你的脑袋。”

这个曹利用也挺搞笑,他知道赵恒也心疼钱,给多了他也不愿意。于是回来之后,故意走的非常慢,气得赵恒差点踹他。着急地问:“到底多少钱?”

曹利用知道他着急,故意伸出三个指头,赵恒还以为是三百万,不禁紧锁眉头,默不作声。暗想,你个王八犊子,我上哪弄那么多钱,等回去先从你的工资里扣。过了一会儿,曹利用告诉他是三十万,立即欢喜地哈哈大笑。

澶渊之盟的实质内容其实只有两条,第一,宋朝每年给辽国30万买和平。第二,双方为兄弟之国,宋真宗和辽圣宗结拜为兄弟。

澶渊之盟,不能说寇准是对的,宋真宗是错的,这玩意说不清楚。因为在这之后,双方恢复和平,此后120年只见保持友好往来,经济文化交流得到了加强,老百姓生活安定,这都是好事儿。比起大汉、盛唐,虽然强大,但战争不断,也不得不佩服宋朝人在外交上的委曲求全是一种成功。

从澶渊回来之后,寇准一直自我感觉良好,可是已经有一个人已经把他盯上了,这个人就是王钦若,别忘了,在澶渊之盟前寇准可是主张要宰掉他祭旗的。

于是有一天散朝之后,王钦若就对宋真宗说:“陛下敬重寇准是因为他有功吗?”宋真宗点了点头,废话。王钦若立即表达了自己的不同看法,说:“澶渊战役,是一种耻辱。”宋真宗愕然。

然后只听王钦若说:“城下之盟,就是一种耻辱。”

然后又说:“其实澶州战役,寇准是拿陛下去赌博,赢了他名利双收,要是输了的话,他也无所谓。”

就这么几句话,当真还就打动了宋真宗,没过多长时间,寇准就被罢免了宰相,派到陕州当市长去了。直到1019年才重新启用。

宋真宗在他执政的中后期,其实不算个好皇帝,他的身边经常围绕着一批小人,像王钦若、丁谓等人,唆使真宗去泰山封禅,大兴佛事,耗费无数金钱。等遇到灾荒年月,百姓颗粒无收,饿殍遍野,朝廷又拿不出钱来,这种事儿多的是。

寇准再次担任宰相的时候,王钦若被人告发***受贿挪用公款并且私藏禁书,因此被罢免了宰相。

可是这个时候,宋真宗已经患病,所以册立了太子赵祯。这位也就是狸猫换太子之中的主角了。不过故事并没有这么邪乎。

赵祯,原名赵受益,是李妃所生,但当时宋真宗宠幸的是刘妃,可是这个刘妃一直没有子嗣。宋真宗前面生的五个儿子也很倒霉地全都夭折了,此时他是急于想要儿子。刘妃仗着皇帝的宠幸霸占了李妃的儿子,后来当上太子改名赵祯,这就是所谓的狸猫换太子了。刘妃因为有了“孩子”,所以当上了皇后。

刘皇后是个才女,很有文化,很早就帮助宋真宗处理政务,1020年宋真宗病重的时候,朝廷大事都是她来决断,为此寇准表示非常忧心,可是又没有办法。

当时除了寇准之外,朝廷里还有一个宰相叫丁谓。他看到刘皇后有发展前途,便一味地迎合。寇准一心为国,生怕刘皇后变成武则天,于是就把这事儿告诉了宋真宗,希望他下令让太子监国,然后罢免丁谓,防止后宫乱政。

当时宋真宗可能脑子有些不是很清醒,总之谁的话都听。寇准这么一说,他就立刻答应了,然后寇准让翰林院大学士杨亿起草诏书。杨亿做事非常小心,他知道这事儿事关重大,所以起草诏书的时候,所有人都不让靠近。没想到丁谓洪福齐天,寇准自己把事儿办砸了,当天多喝了两杯,居然酒后失言,被丁谓得到了消息。

很快丁谓和曹利用进宫面见宋真宗,此时宋真宗已经糊涂了,听他们说寇准这么不好那么不好,大笔一挥,把寇准给罢免了。对于丁谓的事儿,完全想不起来。

几天之后,宦官周怀政等人策划杀掉丁谓,以寇准为宰相,同时废掉宋真宗让他去当太上皇,让皇太子登基。可惜丁谓再次洪福齐天,不知道又从哪里得到消息,提前逮捕了周怀政等人,阻止了这场政变。无辜的寇准可倒霉了,受到牵连,连贬三级,成了道州司马。

宋真宗大约病了有两年的时间,时好时坏,根本不能处理朝政,一开始的时候,他把朝政交给丁谓和钱惟演以及李迪等三人。可是三人不能团结,尤其是丁谓独断专行,把李迪不放在眼里,两人的斗争非常激烈。

宋真宗一生气,直接把两人全都罢免。可是后面的事情就有点不对了,罢免了两位亲信之后,宋真宗把朝政交给了刘皇后,圣旨是这样写的:“从今往后,除了军国大事儿,其余的事情都交给太子去处理。”可是不久之后,丁谓利用刘皇后的权势,再次回到朝廷担任宰相,两个人一内一外,狼狈为奸。

当时参知政事王曾看到形势危急,就对钱惟演说:“太子这么小(12岁),皇后有些事儿不为他考虑,却和丁谓联手,岂不知有太子才有皇后,太子安全皇后才安全的道理。”

钱惟演也不愿意看到丁谓权势太大,所以就禀报了刘皇后。刘皇后一听也的确是这个道理,所以就逐渐开始疏远丁谓,自己做事儿也开始小心谨慎了起来。

公元1022年正月,55岁的宋真宗感觉自己命悬一线,所以对朝中的人事做了调整,给皇太子赵祯准备了三个辅政大臣,丁谓封为晋国公、冯拯封为魏国公、曹利用为韩国公。就此三人而言,咱们不得不佩服宋真宗的眼光独到,直逼殷纣王啊。

朝廷里这么多的好人他看不到,就这么三个坏得不能再坏的全都给他挑出来了。

1022年2月22日,宋真宗死于延庆殿,下诏命太子即位,尊刘皇后为皇太后。一个女人的时代来临了。

小说《复兴的宋朝(上)》 第8章 宋辽之争 试读结束。

章节 设置 手机 书页

评论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章节 X

第1章 太祖传奇 第2章 起航 第3章 第二个伯乐 第4章 陈桥驿兵变 第6章 烛影斧声 第7章 太宗一脉 第8章 宋辽之争

设置X

保存取消

手机阅读X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