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瓜果迷文学!

小说首页 分类书库 手机阅读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首页 > 小说 > 极简度势机变篇 > 第4章 奸雄曹操乱世英雄隔岸观火

第4章 奸雄曹操乱世英雄隔岸观火

李馥旻2020-08-21 17:46:15

中国历史上出类拔萃的人物,往往有很多异于常人的举动,或许是性情古怪让人难以捉摸,或许是孤高自傲让人难以理解。凡此种种,他们的事迹不胜枚举。当然,其中也有一号既奸诈又霸道的人物,这号人物里有一个叫曹操的,可当一代枭雄。

相传,三国时期有一个很出名的品评家,叫许劭,他很看不起曹操这号人物,所以从来不评价曹操这个人。可是,曹操偏偏跟许劭较上劲,想要撬开许劭的口。他专门跑去威胁许劭,要许劭评价一下自己。许劭无可奈何,想了半天说了一句话:“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曹操听后大笑不止,扬长而去。这句话既贬也褒,既骂曹操是太平盛世下的奸贼,也称赞他是乱世下的英雄。因为许劭的评价,后世把曹操称为“奸雄”,这是再合适不过了。

东汉末年,随着汉朝的衰微,历史迎来了群雄争霸的三国时代。袁绍、袁术、曹操、吕布、孙权、刘备等等人物,无论其中的谁都想在中原这块广袤的土地上争得一席之地,称霸一方。可是,一将终成万骨枯,成功的人没有几个。

曹操出生官宦世家,父亲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对于名不见经传,出生让人鄙夷的曹操来说,要开始自己的宏图大业并非易事。但是,这更坚定了曹操称霸中原的决心。公元174年,曹操被举为孝廉,开始进入仕途。面对瞬息万变的局面,他静观局势的变化,等待有利于自己的形势出现。

公元184年,爆发黄巾起义,曹操被任命为骑都尉,受命前往镇压黄巾军。曹操认为,壮大自己力量的时机到了。曹操率领人马前往衮州与黄巾军展开激烈的战争,并取得了胜利。通过这一次的胜利,曹操成功收编了30多万士兵。之后,曹操开始招兵买马,扩充自己的实力。公元200年,当时北方实力最强的袁绍集结兵力要一举歼灭曹操,却在曹操的指挥得当下败北。曹操成功挫败袁绍的势力,统一北方的大业也指日可待。

袁绍战败,命不久矣弥留之际把权力交给三儿子袁尚。中国自古有传长不传幼的传统,袁绍的做法引起大儿子袁谭的不满。袁绍死后,兄弟俩面和心不合,袁谭想要利用曹操除掉大权在握的袁尚,袁尚也忌惮袁谭的谋反之心。

曹操带着大军攻打袁氏兄弟,兄弟俩见大军压境,暂时放下隔阂一致对外。结果,兄弟俩抵不过曹操的冲击,一起退守冀州。冀州城易守难攻,曹操连日攻打,依旧破不了城。谋士郭嘉提醒曹操说:“袁氏兄弟本来有矛盾,大敌当前所以才一致对外,如果大敌不在,兄弟俩必然反目成仇。”曹操认为郭嘉的话有道理,强攻不如坐山观虎斗,等袁氏兄弟两人内讧,自然可以坐收渔翁之利。于是,曹操下令退兵。

不出曹操所料,袁尚和袁谭不久后反目。袁谭势单力薄敌不过袁尚,就来求救曹操。曹操假意为袁谭挺身而出,先是击垮袁尚的势力,继而矛头骤转对付袁谭。曹操聪明狡猾,轻而易举夺下冀州,统一了河北一带。

袁尚侥幸逃过一劫,带领残兵前往辽东投奔太守公孙康。曹操麾下的大将得知后,都劝说曹操乘胜追击,以免后患无穷。曹操却胸有成竹地说:“不用劳驾诸位将军,过几天,公孙康就会把袁尚的首级送过来。”人人都以为曹操在开玩笑,不料事情果然如曹操料想的那样。公孙康送上袁尚首级,袁氏的势力至此土崩瓦解。

原来,公孙康一直担心袁氏要吞并辽东。这一次袁尚投奔,公孙康心中一定有所疑虑,防备袁尚以投靠为名反客为主。如果曹操派人追击袁尚,公孙康为了自己的安危,一定会联合袁尚抵抗曹操的军队。这样便会弄巧成拙。所以,曹操按兵不动,隔岸观火。公孙康和袁尚看不到曹操的军队,就把矛头指向对方。公孙康消灭袁尚,当然势在必行。

曹操审时度势,善于用计,通过隔岸观火的计谋成功将袁氏在北方的势力消磨殆尽,并最终与刘备、孙权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可谓是一代枭雄。“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曹操生于乱世,所以注定是英雄。

小说《极简度势机变篇》 第4章 奸雄曹操乱世英雄隔岸观火 试读结束。

章节 设置 手机 书页

评论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章节 X

第1章 成吉思汗养精蓄锐乱中求胜 第2章 楚庄王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第3章 商鞅之治投其所好 第4章 奸雄曹操乱世英雄隔岸观火 第5章 李世民当机立断先发制人 第7章 苏轼知难而退移情山水 第8章 王翦静观其变明察人心 第9章 一代女皇武则天巧取天下善始善终 第10章 谢石速战速决趁乱出击 第11章 张巡伺机而动真真假假 第12章 长孙无忌忠诚事君不言君过 第13章 赵匡胤洞察先机黄袍加身 第14章 平民皇帝朱元璋积累人心缓步称王 第15章 诸葛亮擒贼擒王欲擒故纵 第16章 范蠡力挽狂澜洞察先机 第17章 班超机变灵活声东击西 第18章 包拯头脑灵活善作变通 第19章 曾国藩顺水推舟大权在握 第20章 陈平五出奇计终定江山

设置X

保存取消

手机阅读X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