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瓜果迷文学!

小说首页 分类书库 手机阅读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首页 > 小说 > 极简游 > 第10章 游,另一种学习方式

第10章 游,另一种学习方式

王婷2020-08-21 17:46:04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古人的学习方法除了猛看书以外,还有一种方式,就是游学。

早在先秦时期,游学之风就已兴起,自孔子秉着“有教无类”的教学原则开创私学以来,学在官府的教育局面就被打破了。孔子教学生,并不只是在私塾中而已,他经常带着学生们外出郊游,充分利用大自然来塑造学生的人格,所谓“智者乐山,仁者乐水。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是也。《庄子·渔父》中说:“孔子游乎缁帏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这是一种多么令人向往的学习环境啊!

后来,学识渊博的儒学大师们纷纷隐居深山,很多人都慕名而来,大师们隐居的庐舍就成了授课讲学之地,然后慢慢地就演变成了书院。当然也有自己跑到山里隐居学习的人,如李渤。宋代有名的白鹿洞书院,建在江西九江的庐山上,他就是唐代李渤和它的哥哥李涉隐居读书的地方,那时还不是书院,只是一个洞而已。李渤很有生活情趣,他养了一只白鹿随时陪伴在他身边,学累了,还可以引着白鹿外出游玩。到了宋代,著名的理学大师朱熹接管了这个地方,把这里建成了一个书院。在书院里学习与在官方学校学习的感觉肯定大为不同,官学的教育就像我们现在的应试教育,官学是为了科举而设,所以很多在官方学校学习的人“平时读书只为科举制计”、“只知有科举而不知有学问。”而在建于山水之间的书院里学习,“士子不出户庭,而山高水清,举目与会,涵纳万象,游心于仞,灵淑之气,必有所钟。”这与孔子的教育方法何其相似。

孔子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上面所说的这些游学方式还只属于近游。好男儿志在四方,要想真正提升自己,还得远游,去踏遍千山万水,去结识有识之士。苏辙高中进士时还很年轻,才十九岁,之前的他一直在老家学习,所结交的人,不过只是些乡里邻居,所看到的,也不过是几百里之内的景物,没有高山旷野可以登临观览来开阔他的心胸。虽然诸子百家的书他无所不读,但是那都是古人过去的东西,不足以激发志气。于是乎,苏辙断然离开了家乡,去寻求天下的奇闻壮观,去了解天地的广大。他凭吊了秦汉故都,登上了终南山、嵩山、华山,他站在奔腾的黄河面前,感慨万千,想起了古代的英雄豪杰。到了京城后,看到天***殿的壮丽,以及粮仓、府库、城池、苑囿的富庶、巨大,这才知道天下的广阔富丽。见到翰林学士欧阳公,聆听了他宏大雄辩的议论,看到了他秀美奇伟的容貌,同他的学生贤士大夫交游,这才知道天下的文章都汇聚在这里。

宋人罗大经说他平生有三大愿望:“一愿识尽世间好人,二愿读尽世间好书,三愿看尽世间好山水。”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无论是从书上、从人自身还是从山水那里,我们都可以学到东西。

这三座神山,相传在渤海之中,路程并不算远,困难在于将到山侧时,就会有海风吹引船只离山而去。据说曾有人到过那里,众仙人以及长生不老药那里都有。山上的东西凡禽兽都是白色的,以黄金和白银建造宫阙。到山上以前,望过去如同一片白云;来到跟前,见三神山反而在海水以下。想要登上山,则每每被风吹引离去,终究不能到达。

小说《极简游》 第10章 游,另一种学习方式 试读结束。

章节 设置 手机 书页

评论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章节 X

第1章 一块永不沉寂的石碑 第2章 浪漫的桃花岛 第3章 远游,是一场离愁 第4章 雁荡山的传说 第5章 乘兴而游说走就走 第6章 古代旅游的名人效应 第7章何以解忧杜康与游 第8章 禅意山水 第9章 徐福东渡 第10章 游,另一种学习方式 第11章 苏东坡与佛印的交游趣事 第12章 西湖水人人醉 第13章 张岱:一片浮华半生残梦 第14章 与民同乐的出游 第15章 曹植的神游 第16章 陆游入蜀 第17章 王士性:被徐霞客抢了风头的旅行家 第18章 谢灵运:山水诗开山鼻祖 第19章 谢朓:山水诗巨擘 第20章宗炳:畅神于山水间

设置X

保存取消

手机阅读X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