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瓜果迷文学!

小说首页 分类书库 手机阅读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首页 > 小说 > 极简孔子传 > 第14章 兴办私学

第14章 兴办私学

邓娟2020-08-21 17:46:15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论语》

进入“而立”之年以后,孔子的主要志向仍在于政治。他寻找各种机会,希望步入仕途。他这样做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贪图富贵,也不是为了光宗耀祖,而是为了实现他的政治理想。因为孔子清楚地认识到,要想对国家的政治生活发生影响,要想改变国家的政治局面,那就必须占据一定的职位,掌握一定的权力。孔子渴望参与国家政治,就是想把自己的政治主张付诸实施。孔子曾满怀信心地说:“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这话既反映了孔子急于从政的心理,也表明了孔子在政治上的雄心。但是,在世卿世禄制度依然盛行的鲁国,大权完全操纵在“三桓”和其他世卿手中。这些大贵族怎么会轻易让出身低微的孔子染指鲁国的政治呢?

当孔子在政治上感到报国无门时,历史却意外地为他选择了另一条成功之路:兴办私学。

孔子勤奋好学,知识渊博,又有良好的道德修养,从而赢得了人们的尊重。一些没有资格入官学接受教育,而又渴望学习知识的社会下层青年,都慕名投奔到孔子门下,拜孔子为师,孔子自己也因出身贫寒,未能接受正规教育,他的自学经历使他深深地同情和理解这些贫苦青年的求学愿望,于是孔子毅然办起了私学,开始向这些贫苦子弟传授知识。

由于孔子兴办的私学主要是面向社会底层,前来学习的人不用缴纳学费,只要向孔子交一束干肉做见面礼,孔子就承认他为弟子。甚至有些品行不够端正,做过坏事的人前来拜他为师,孔子也不拒绝。经过孔子的教导,这些人都改邪归正。孔子的学生颜涿聚曾经是“梁父之大盗”,经孔子教育培养,颜涿聚后来到卫国和齐国做官,当了齐国大夫。

孔子的私学越办越兴旺。作为老师,孔子“好学不厌,诲人不倦”而又“循循然善诱人”,前来拜师受业的弟子越来越多,一些上层社会的重要人物对孔子也刮目相看,甚至把他们的子弟送到孔子门下就读。

鲁国大夫孟僖子是当时的鲁“三桓”之一。鲁昭公七年,孟僖子曾陪同昭公访问楚国。路经郑国时,郑简公亲自到城门外迎接鲁昭公一行。孟僖子身为鲁国之卿,又是这次出访的主要陪同者,竟然不懂答对的礼仪。到了楚国,楚灵公郊迎鲁君,孟僖子仍然不懂如何答对,在这样庄重的外交场合大丢其丑,孟僖子深以为耻。这使孟僖子真正懂得了礼仪的重要。故在临终前嘱咐家臣,让他的两个儿子拜孔子为师。

两位大贵族出身的青年到孔子门下就读,而不到官府专为贵族开办的学校里学习,这件事意义重大。第一,这表明孔子办学的影响已经远远超越了下层社会,私学已经取得了上层社会的承认。第二,表明孔子所创办的私学在与官学竞争方面已占据优势,因为本来有条件、有资格入官学的贵族子弟自愿投奔到孔子门下,这无疑是对官学的有力挑战。孔子的私学名声不仅在鲁国越来越大,其影响远远超出鲁国,其他一些国家的青年也都远道投奔到孔子门下。

由于王官失守,学在官府的局面在春秋晚期已开始动摇。孔子兴办私学,完全适应了时代的需要,这在中国文化史、教育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

小说《极简孔子传》 第14章 兴办私学 试读结束。

章节 设置 手机 书页

评论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章节 X

第1章 微子启 第2章 孔父嘉 第3章 叔梁纥 第4章 尼山降生 第5章 征在离世 第7章 鲁公赠鲤 第8章 初显才能 第9章 大学之道 第10章 敏而好学 第11章 京师问学 第12章 接见齐君 第13章 社会变革 第14章 兴办私学 第15章 国君被逐 第16章 景公问政 第17章 家臣执国 第18章 苦恼抉择 第19章 阳虎之乱 第20章 鲁国司寇

设置X

保存取消

手机阅读X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