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瓜果迷文学!

小说首页 分类书库 手机阅读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首页 > 小说 > 极简道 > 第十八章 仁义失而有礼:行脚僧教童子“礼”被赶出庙门

第十八章 仁义失而有礼:行脚僧教童子“礼”被赶出庙门

王婷2020-08-21 17:46:13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老子》

失去了“道”之后才有“德”,失去了“德”之后才去提倡“仁”,失去了“仁”以后才去提倡“义”,失去了“义”之后才去提倡“礼”。“礼”,是忠信不足的标志,是祸乱的开始。

讲礼节,在我们现代人看来是文明的表现,而在道家看来确实忠信不足的标志,是祸乱的开始。春秋战国时期,礼乐制度是周天子维护其统治的手段之一,更是阶级分化的象征,不同等级不同身份的人要遵循不同的规矩。后来礼崩乐坏,周天子名存实亡,但是周朝遗留下来的礼依然影响深远。道家反对礼,其实就是反对等级制度,提倡平等无私。

而我们知道,孔子是非常重视“礼”的。《论语·宪问》中就有所记载:

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原壤是孔子的老相识,他在等孔子的时候,岔开两腿坐在地上,于是孔子就骂他:“小时候不谦逊尊长,长大了也还没什么成就,老了又不死,真是个浪荡子。”说完就用手杖去敲原壤的小腿。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对于礼节的重视,他就像个幼儿园老师一样,希望每个小朋友都腰挺直,手背后,两眼看黑板。不过,有重视礼节的人,就有像道家一样蔑视礼节的人。禅宗经典《五灯会元》中就有这么一个例子:

从前有一个老僧人,收养了一个童子。童子从小就生活在寺庙中,不懂得社会上的礼仪制度。可是有一天,一个行脚僧到了寺庙里,他开始教童子礼仪。一天晚上,老僧人从外面回来了,童子就前去问候,老僧人十分惊讶,问道:“是谁教你这些的?”童子说:“是寺庙里的一个上座。”于是老僧人把行脚僧叫了过来,责怪他说:“上座行脚僧,你安的什么心思?这童子我养了两三年了,心性纯朴,深得我的喜爱,是谁叫你教坏他的?赶紧收拾好你的东西,离开我的寺庙。”行脚僧就这样被赶了出去,在黄昏时冒着雨走了。

这个行脚僧以为谁都喜欢礼节,却不曾想到繁文缛节会损害一个人的淳朴本性,所以才会被老僧人赶出寺庙。

苏东坡和司马光之间也发生了一件类似的事情。司马光当了宰相,可是他的仆人依然叫他“君实秀才”,可是苏东坡认为这样不合适,就教这个仆人改口叫司马光“端明”,因为司马光是端明大学士。可是人们却说苏东坡教坏了司马光老实憨厚的家仆。

一个人不讲礼节,可能会被人说成鲁莽,也可能被人说成纯朴,更可能被人说成放荡,但是无论是鲁莽还是纯朴亦或是放荡,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真实。讲礼节的人,有些或许是真的因为修养高,品性好,但是也免不了有些人是出于虚伪或谄媚。

小说《极简道》 第十八章 仁义失而有礼:行脚僧教童子“礼”被赶出庙门 试读结束。

章节 设置 手机 书页

评论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章节 X

第一章 道不可言——齐桓公读的书是“糟粕” 第二章 道无处不在——你存在那深深的粪便里 第三章 道是天、地、人效法的对象——窦婴在十二月最后一天被问斩 第四章 大巧若拙——九方堙公母不分 第五章 知人者智——魏美人变无鼻女 第六章 自知者明——杨修因鸡架子丧命 第七章 知装不知——“曾偶然”必中状元 第八章 不知有之——明王之治 第九章 功遂身退:范蠡急流勇退 第十章 宠辱不惊:白隐应对宠辱——“是这样吗” 第十一章 不慕名利:宁与好友绝交而不做官的嵇康 第十二章 身与货孰多:“舍生取利”的无赖 第十三章 不贵难得之货:刘隐士送袍 第十四章 不尚贤:别有心机的隐居 第十五章 至仁无亲:虎狼也仁 第十六章 绝仁弃义:盗亦有道 第十七章 大道废仁义出:许由避开施行仁义的尧 第十八章 仁义失而有礼:行脚僧教童子“礼”被赶出庙门 第十九章 善与恶相互依存:大弟子与二弟子的遭遇 第二十章 上善若水:我不与人争

设置X

保存取消

手机阅读X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