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瓜果迷文学!

小说首页 分类书库 手机阅读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首页 > 小说 > 极简儒 > 第七章中庸

第七章中庸

李馥旻2020-08-21 17:46:14

《论语·庸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孔子认为,中庸之道凌驾于一切之上。可见,他把“中庸”看成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最高智慧。“中庸”内涵丰富,可以有三方面的理解。第一方面,指“中不偏,庸不易”,也就是“人生不偏离,不变换自己的目标和主张,这就是一个持之以恒的成功之道”。第二方面,指“中正、平和”,也就是说“人需要保持中正平和”,控制好自己的喜怒哀乐,这才是长寿之道。第三方面,指“人要拥有一技之长,做一个有用的人才;又指人要坚守自己的岗位,要在其位谋其职”。

有一次,学生子路问强盛之道。孔子说:“那我也想问你,是南方强盛,还是北方强盛?以宽恕的态度感化他人,用道德的力量感染敌人,这就是南方之强,这是儒生具备的品格;以武力致胜,宁死不屈,这就是北方之强,这是武生具备的能力。”也就是说,孔子把南方之强概括为软实力,把北方之强概括为硬道理。

南北各有其特色,但要论哪一方更为强大,孔子要说:“君子之强最强。”孔子解释说:“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也就是说,君子最强,在于为人和顺却不随波逐流,做人正直而无所偏私,国家太平时不改其志,国家战乱时不变其节。可见,孔子倡导的是一种柔中带刚,刚中有柔的中庸之道。行中庸之道的人,为人处事公正,不偏不倚,具有信念坚定的志向和宁死不屈的气节。

君子的中庸之道是圣人最高的智慧,可是,中庸之道却难以实现。孔子说:“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也就是说,把国家治理成太平盛世,让百姓都能分享到国家的财富,每个人都各得其所;让每个人都放弃自己的利益,秉持正气;在死亡面前面不改容,慷慨赴义,这三件事虽然非常困难,但都有可能实现。唯独中庸之道,比“国家可均”、“爵禄可辞”、“白刃可蹈”这三件事难上加难,几乎没有人做得到。

孔子这么说,还说自己达不到中庸之道,是不是否认自己提倡的“中庸”?不尽然,因为孔子认为有一个人做到了“中庸”,那个人就是颜回。在孔子看来,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在困苦中却能乐在其中,不以困苦为艰难,而且,颜回还是个意志坚定的人,他终日沉默寡言,认真思考如何把老师的思想运用在实践中。这样的人,才是中庸之人。

其实,孔子之所以说中庸之道达不到,是因为他深刻体会到把握中庸的“度”何其艰难,他也想以此告诫世人,学中庸之道切不可沾沾自喜,不要有点小成绩就自以为做到“中庸”,而要勤勤恳恳,时刻把中庸的“度”放在心中,做到不偏不倚。

所以,中庸强调的“度”对今天是很有借鉴意义的。凡事把握事态的尺度,既不放纵自己的情感,为所欲为,也不一味地低声下气,做没有原则的退让,君子“和而不流”,不是做和事佬,不是和稀泥。因此,“中庸与现在所说的圆滑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一种是智慧的为人处世之道,另一种则体现了小人的自私自利”。

小说《极简儒》 第七章中庸 试读结束。

章节 设置 手机 书页

评论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章节 X

第一章孔子问礼 第二章八音克谐的“乐” 第三章子张问仁 第四章正心诚意 第五章入孝出悌 第六章忠恕 第七章中庸 第八章天命 第九章五行 第十章五伦 第十一章四维 第十二章人治 第十三章君子三道 第十四章“和而不同”与“同而不和” 第十五章内圣外王 第十六章安贫乐道 第十七章民无信不立 第十八章蒙以养正 第十九章有教无类 第二十章不悱不发

设置X

保存取消

手机阅读X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