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瓜果迷文学!

小说首页 分类书库 手机阅读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首页 > 小说 > 极简住 > 第四章天似穹庐

第四章天似穹庐

钱斌2020-08-21 17:46:14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汉《乐府诗集》)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对《山海经》的一种解读就认为,《海经》中所描述的各种奇异民族,是中原先民们对周边少数民族,朴素而又神异的认识。《尔雅·释地》有云:“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所谓夷狄戎蛮,便是古人对东南西北各个方向少数民族的称呼。汉魏之后,因为国家版图的不断扩大,民族间交流不断增多,这种朴素的区分也逐渐淘汰,开始使用专名。早在东汉末年,李巡在《风俗通义》中注疏中明确记录的,就有二十三个周边民族,活动范围涵盖了今日中国大部分疆域及周边地区。以北狄为例,指的就是今天内蒙、外蒙以及甘肃新疆的部分地区。如此广大的地域,自然造就了各种五花八门的风俗习惯与居住样式,其中有很多一直传承到了今天。就比如星罗棋布在茫茫北部,绿野上洁白的蒙古包。

实际上,蒙古包这一称谓来自于满语,“包”即满语中房屋的意思。蒙古以及其他北方民族,实际把他们的居所称为“格日”,义与包相若。而在古代汉语中,则因其中央隆起,四周下垂,形状似天,而称为“穹庐”,“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归梦隔狼河,又被河声搅碎。还睡,还睡,解道醒来无味。”(清·纳兰性德《如梦令》)生活在蒙古草原的北方民族,自古以来就过这“随畜牧而转移,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因此易装易卸,便于旅行就成了北方民族对住宅的基本要求。草原上发现的岩画为我们保留了,现代蒙古包的萌芽形式,铁勒格日,一种安装在铁勒车上的活动住宅。这样既方便了他们在草场之间迁移,又保证了他们躲避敌人袭击和掳掠的灵活性。公元八世纪左右,随着游牧民族本身的发展,铁勒与格日逐渐分离,前者保留下来作为除马匹以外重要的交通工具,而后者则成为了北方民族的象征。“三月五日,起之东北,四旁远有人烟,皆黑车白帐,随水草放牧。”(元·李志常《长春真人西游记》)

现在保留下来,具有成熟形式的蒙古包,通常“日出东向”,这同样符合地理环境的要求。一般包括哈纳(柳条编制的网状墙体),陶纳(天窗),布日叶素(屋顶的覆盖物)等部分组成。整体形制由圆柱形屋身和钝锥形屋顶组成。哈纳的数量和张开的大小,决定了整个蒙古包的大小。而最具民族特色的则在于布日叶素的用料和装饰。一般来讲,布日叶素都是用毡子做成,但也有芦苇或柳条帘子,根据不同季节气候更换。而在颜色的选择上,古代黄金佳作和上层喇嘛一般使用华丽气派的红色,配上紫红色的顶上装饰。而普通百姓则使用朴素蓝色的毡包,与纯白色的屋体,青翠的草原相映成趣,形成极纯洁、和谐的视觉效果。

小说《极简住》 第四章天似穹庐 试读结束。

章节 设置 手机 书页

评论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章节 X

第一章最后的穴居部落 第二章圣人构木为巢 第三章庭院深深深几许 第四章天似穹庐 第五章叶舟为宅水为居 第六章旧时王谢明堂,今日百姓人家 第七章究天人之际 第八章宅以门户为冠带 第九章四水归堂与五岳朝天 第十章西厢月、东厢计 第十一章小轩窗·正梳妆 第十二章碧纱掩映的诗意 第十三章重帘小阁香云暖 第十四章屋小如舟·人淡似菊 第十五章寝居宜小不宜大 第十六章后花园里的儿女情长 第十七章秦砖汉瓦话当年 第十八章占天不占地的垂花门 第十九章绮疏青琐饰窗牖 第二十章只把阑干拍遍

设置X

保存取消

手机阅读X

手机扫码阅读